专家指导:真正认识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规律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admin
对于申论考试,高校毕业生一般都认为,其问题复杂、题型多样,很难应对。但新天地公务员考试研究院研究认为,报考者只要了解了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性质、特点,以公务员开展工作研究的心态应对申论考试,一些复杂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一、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
根据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的规定,申论不同于传统的作文,“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以上规定来看,申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研究 ”。
公务实践中的“工作研究”,是专门研究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新政策的应用文体,它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制定政策的积极建议,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为领导机关出谋划策,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而在申论考试中,通过对给定材料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局部的、片面的、表象的认识系统化、理性化,升华为整体的、本质的认识;分析研究某项工作为什么要做、能不能做以及怎么样做,得出正确的、建设性的见解和对策;借助逻辑思维,完成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因此,新天地公务员考试研究院老师普遍认为对申论的思维和写作的过程,与实践中“工作研究” 的性质和特点是完全一致的。
二、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题型
既然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那么,根据实践中“工作研究”的类型,结合多年来申论考试命题的情况及新天地公务员考试研究院的研究和预测,本文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将申论划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一)总结式申论
总结是研究的基础。总结是以“概述”作为语言标志的。总结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总结过去工作成功的经验或失误的教训,对照现在进行着的工作主、客观状况,探讨后一阶段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或者是总结某单位、某部门的某项工作经验或教训,对照面上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在面上推广的可行性或对策;或者总结、概述领导、专家讲话的主要内容,供学习、参考。例如,国考申论2006年试卷中,申论要求: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这种以材料的总结、研究为基础,对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专家谈话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即属于此类题型。
(二)对策式申论
申论本身就包含着对策性研究,没有对策,不提出建议或意见的申论是没有价值的。申论命题都有关于对策性研究的要求。例如,国考申论2002年给定材料的中心事件是网络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使用网络的利弊与安全,要求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诸如此类,则属于对策式的申论。
(三)辨析式申论
辨析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把相同或相近类型工作的几种说法、几种思路、几种做法加以比较、辨析,指出各自的利弊得失,然后结合所要做的工作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国考申论2005年试卷中,申论要求:“1.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2.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 800—1000字的文章。”在前题“简述两种不同的思路”的基础上,要求后题比较分析二者的优劣,这种题目,显然属于辨析式的申论。
(四)探索式申论
探索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以实际工作为研究对象,或者以与之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性意见。例如,在国考申论 2006年试卷中,给定材料是有关紧急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的话题,申论要求,“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就重大课题谈出自己观点、看法的内容,就属于探索式的申论。
(五)预测式申论
预测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在前阶段和现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推断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未来工作的目标、前途,及其实现的途径、方法、对策等。例如,在国考申论2004年试卷中,申论要求“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即属于预测式的题型。
(六)质疑式申论
质疑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对某些既定的方针、政策、法规,或某些工作的思路、计划、提法、做法提出不同见解,展开讨论乃至争鸣,力图说服有关方面改变规定或做法。质疑式申论是在对被质疑的对象提质询异议的同时,更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策,让人不仅知道为什么不能那么做,而且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过,这种申论题型,据新天地公务员考试研究院了解,暂时还没有出现。
(七)情境式申论
情境式申论,是指通过给定材料,设置情境,虚拟身份,研究并解决给定材料中的实际问题,拟写实用文章。例如,在国考申论2003年试卷中,申论要求:“下面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请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情境之一:……”“情境之二:……”这种申论,要求应考者“身临其境”,通过分析研究给定材料,拟写“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这种情境式的申论,不论其命题中的文种名称如何,仍以“工作研究”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命题中的文种只不过是“工作研究”成果的特殊表现形式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张申论试卷中,可能包括了以上多种题型。另外,申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研究”,由于公务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题型也会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因此,报考者更应当以公务员开展工作研究的心态来应对申论考试。
三、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基本写法
与公务实践中的“工作研究”一样,申论在写法上着眼于从工作实际出发,模拟公务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表达上带有探究式的特点,并有着特殊的写作要求。
1.基于事实,提出问题。这就是说,要根据给定材料,从揭示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提出一个重要的或尖锐的问题。这里,事实是基础,是前提,是第一位的东西,分析、研究则是自然而然的深化,是从事实引申出来的。例如,2007年国考试题,要求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答题时,就要根据给定材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根据给定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征用,产生了下列问题:(1)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价值难以有效发挥;(2)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单纯从短期来考虑农民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忽略了农民对土地所拥有的土地发展权;(3)农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将农民置之度外。上述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申论考试中,如果不以给定材料作为事实根据提出问题,分析、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得出的结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2.结合实际,提出对策。申论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考者不但要提出问题,还要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仍以上述试题为例,根据给定材料,解决土地问题的对策是:(1)从法律上对公共利益的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从而限制土地征用权,提高土地征用的效率;(2)确立合理的补偿标准;(3)完善耕地征用程序。这些对策,应当是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所允许的,同时又是切合实际的。写作时应重在把对策写实。所谓写实,是指不必对对策作高深广博的理论阐述,也不要纠缠于事实细节,而是重在把能不能做、怎么做的见解逐层、逐条表述出来,对情况的叙述、对原因的分析,则都是为表述对策服务的。
3.要有新的、独到的见解。对于给定材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提出自己新的、独到的见解,这既是“工作研究”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申论考试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上述试题中,要解决土地问题,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用法律手段规范农地征用用途,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政策,建立一套完备的农村土地征用体系,此乃解决土地问题的当务之急。这样的见解,既不是政策的简单图解,也不是主观臆断、凭空而来的,而是对于给定材料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周密的分析探讨,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的结论。
4.注重研究、探讨,科学论证。根据给定材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先叙后议,虚实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实质和规律,从而得出准确、中肯的结论。例如,上述试题,研究、探讨解决土地问题时,需要深刻阐述解决土地征用问题的意义,这就要根据给定材料,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阐明土地征用不仅关系到农民个人、农村集体的切身利益,也是关乎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大事。这样的研究、探讨,就切中肯綮,论证科学,结论准确、可靠。在研究、探讨时,不能情况累累,对策泛泛,分析、研究不深不透,抓不住要害,摸不到实质性的东西;也不能论据不足,得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那样的研究、探讨也就达不到申论考试的目的和要求。
以上研究,从整体上考察了申论作为特殊的“工作研究”的性质,分析了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主要题型,探讨了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基本写法,有利于帮助报考者摆正考试时的心态,提高答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考录公务员(含公安民警)的能力。
一、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
根据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的规定,申论不同于传统的作文,“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从以上规定来看,申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研究 ”。
公务实践中的“工作研究”,是专门研究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新政策的应用文体,它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制定政策的积极建议,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为领导机关出谋划策,推动实际工作的开展。而在申论考试中,通过对给定材料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使局部的、片面的、表象的认识系统化、理性化,升华为整体的、本质的认识;分析研究某项工作为什么要做、能不能做以及怎么样做,得出正确的、建设性的见解和对策;借助逻辑思维,完成从特殊到普遍、从普遍到特殊的推理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因此,新天地公务员考试研究院老师普遍认为对申论的思维和写作的过程,与实践中“工作研究” 的性质和特点是完全一致的。
二、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题型
既然申论具有“工作研究”的性质,那么,根据实践中“工作研究”的类型,结合多年来申论考试命题的情况及新天地公务员考试研究院的研究和预测,本文从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将申论划分为以下几种题型。
(一)总结式申论
总结是研究的基础。总结是以“概述”作为语言标志的。总结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总结过去工作成功的经验或失误的教训,对照现在进行着的工作主、客观状况,探讨后一阶段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或者是总结某单位、某部门的某项工作经验或教训,对照面上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在面上推广的可行性或对策;或者总结、概述领导、专家讲话的主要内容,供学习、参考。例如,国考申论2006年试卷中,申论要求:假设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这种以材料的总结、研究为基础,对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以及专家谈话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即属于此类题型。
(二)对策式申论
申论本身就包含着对策性研究,没有对策,不提出建议或意见的申论是没有价值的。申论命题都有关于对策性研究的要求。例如,国考申论2002年给定材料的中心事件是网络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使用网络的利弊与安全,要求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诸如此类,则属于对策式的申论。
(三)辨析式申论
辨析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把相同或相近类型工作的几种说法、几种思路、几种做法加以比较、辨析,指出各自的利弊得失,然后结合所要做的工作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优化的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国考申论2005年试卷中,申论要求:“1.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2.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 800—1000字的文章。”在前题“简述两种不同的思路”的基础上,要求后题比较分析二者的优劣,这种题目,显然属于辨析式的申论。
(四)探索式申论
探索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以实际工作为研究对象,或者以与之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为研究对象,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性意见。例如,在国考申论 2006年试卷中,给定材料是有关紧急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的话题,申论要求,“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就重大课题谈出自己观点、看法的内容,就属于探索式的申论。
(五)预测式申论
预测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在前阶段和现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推断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未来工作的目标、前途,及其实现的途径、方法、对策等。例如,在国考申论2004年试卷中,申论要求“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即属于预测式的题型。
(六)质疑式申论
质疑式申论,就是根据给定的材料,对某些既定的方针、政策、法规,或某些工作的思路、计划、提法、做法提出不同见解,展开讨论乃至争鸣,力图说服有关方面改变规定或做法。质疑式申论是在对被质疑的对象提质询异议的同时,更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对策,让人不仅知道为什么不能那么做,而且知道应该怎么做。不过,这种申论题型,据新天地公务员考试研究院了解,暂时还没有出现。
(七)情境式申论
情境式申论,是指通过给定材料,设置情境,虚拟身份,研究并解决给定材料中的实际问题,拟写实用文章。例如,在国考申论2003年试卷中,申论要求:“下面提供了两种讲话情境,请任选一种,为设定的发言人拟出一篇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情境之一:……”“情境之二:……”这种申论,要求应考者“身临其境”,通过分析研究给定材料,拟写“现场讲话稿或电视讲话稿”。这种情境式的申论,不论其命题中的文种名称如何,仍以“工作研究”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命题中的文种只不过是“工作研究”成果的特殊表现形式而已。
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张申论试卷中,可能包括了以上多种题型。另外,申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研究”,由于公务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题型也会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因此,报考者更应当以公务员开展工作研究的心态来应对申论考试。
三、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基本写法
与公务实践中的“工作研究”一样,申论在写法上着眼于从工作实际出发,模拟公务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在表达上带有探究式的特点,并有着特殊的写作要求。
1.基于事实,提出问题。这就是说,要根据给定材料,从揭示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中提出一个重要的或尖锐的问题。这里,事实是基础,是前提,是第一位的东西,分析、研究则是自然而然的深化,是从事实引申出来的。例如,2007年国考试题,要求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答题时,就要根据给定材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根据给定材料,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被征用,产生了下列问题:(1)土地资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土地价值难以有效发挥;(2)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不合理,单纯从短期来考虑农民以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忽略了农民对土地所拥有的土地发展权;(3)农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将农民置之度外。上述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稳定。申论考试中,如果不以给定材料作为事实根据提出问题,分析、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得出的结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2.结合实际,提出对策。申论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考者不但要提出问题,还要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仍以上述试题为例,根据给定材料,解决土地问题的对策是:(1)从法律上对公共利益的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从而限制土地征用权,提高土地征用的效率;(2)确立合理的补偿标准;(3)完善耕地征用程序。这些对策,应当是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所允许的,同时又是切合实际的。写作时应重在把对策写实。所谓写实,是指不必对对策作高深广博的理论阐述,也不要纠缠于事实细节,而是重在把能不能做、怎么做的见解逐层、逐条表述出来,对情况的叙述、对原因的分析,则都是为表述对策服务的。
3.要有新的、独到的见解。对于给定材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能提出自己新的、独到的见解,这既是“工作研究”写作的基本要求,也是申论考试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上述试题中,要解决土地问题,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用法律手段规范农地征用用途,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政策,建立一套完备的农村土地征用体系,此乃解决土地问题的当务之急。这样的见解,既不是政策的简单图解,也不是主观臆断、凭空而来的,而是对于给定材料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周密的分析探讨,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的结论。
4.注重研究、探讨,科学论证。根据给定材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先叙后议,虚实结合,多侧面、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实质和规律,从而得出准确、中肯的结论。例如,上述试题,研究、探讨解决土地问题时,需要深刻阐述解决土地征用问题的意义,这就要根据给定材料,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阐明土地征用不仅关系到农民个人、农村集体的切身利益,也是关乎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大事。这样的研究、探讨,就切中肯綮,论证科学,结论准确、可靠。在研究、探讨时,不能情况累累,对策泛泛,分析、研究不深不透,抓不住要害,摸不到实质性的东西;也不能论据不足,得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那样的研究、探讨也就达不到申论考试的目的和要求。
以上研究,从整体上考察了申论作为特殊的“工作研究”的性质,分析了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主要题型,探讨了申论作为“工作研究”的基本写法,有利于帮助报考者摆正考试时的心态,提高答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提高考录公务员(含公安民警)的能力。
延伸阅读:
- 申论辅导系列一:正确定位准公务员角色 申论答题摆正心态 (2009-10-12)
-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2009-10-15)
- 权威透视2010国考申论考试的四大变化 (2009-10-15)
-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5) (2009-10-12)
-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 消费者维权 (2009-10-12)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