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评:人事编制改革不可成真相的谜中谜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伊人安在
  

        核心提示:河南省郏县教育部门2003年进行人事编制改革,至今已6年的时间,不但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造就了252名被称作“编外离岗”的不上班而白领工资的“白领”,和一群因“我看不惯,我不平衡”而举报却举报无门的病退老教师。

  

  河南省郏县教育部门2003年进行人事编制改革,至今已6年的时间,不但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反而造就了252名被称作“编外离岗”的不上班而白领工资的“白领”,和一群因“我看不惯,我不平衡”而举报却举报无门的病退老教师。(《中国青年报》9月14日)

  这个事件其实不复杂,教育部门进行人事编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为精简机构,提高教育质量,减轻财政负担的举措。而导致一部分教师利益受损也难以完全避免,有得就有失,只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得总会大于失,总会对大多数负责任,求上进的教师带来利益上的保障。

  但这种看似常态的改革,结果却让利益相关的三方都是怨声载道,各说各的理,各抱各的屈。不但病退老教师认为不公平,就连那些不上班“编外离岗”白领工资的“白领”也大喊冤屈,而郏县县政府也表示,就这场改革的目的之一——减轻财政负担,从全局来看是失败了。好象这场改革导致的是一个多方共输的结果,一个理不清的真相迷局。

  事件起源于年轻教师为“提前退休”而做的年龄造假,县政府也受理过对于此造假行为的举报,但惊奇的是,主管部门不但没有对造假行为进行认真调查和惩处,反而批准他们“编外离岗”,而这种“编外离岗”的身份却使造假者获得了工资待遇与上班教师相同的结果。显然,这是比造假者当初实施造假行为时预想的更为丰厚的待遇。即便如此,迫于红头文件的权威,遭遇不公平待遇的病退教师还是选择了息事宁人。但过后,县里却把病退者的待遇降低了,也难怪他们会踏上上访之路。

  那么,造假者为何会受到奖励?谁又是此事件的获益者?其实正如病退者老张所说:“编外离岗”是权钱交易的缩影,是政府包庇的恶果。老张这番论断言语虽重,正中此事件的命脉。某些公权部门的人员其实就是造假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没有他们的支持与协助,造假无法成功。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获益者,因为有他们的权钱交易的劣迹参与其中,因此,即便造假事件被暴露,他们也要想方设法去化解,收人钱财,替人办事。于是就不难理解,在发现了许多年轻教师谎报年龄的问题后,县政府非但没有对这一行为进行惩处,相反,还专门发文为谎报年龄者“正名”的荒唐举动的原因所在。这样的处理难道没有这些贪官从中纵横捭阖的成果?

  而“编外离岗”的人也是受害者的言论,也不全是得便宜卖乖式的娇嗔,这其中自有难言之苦涩。按一位当事人李刚所言,自己弄虚作假,赔了钱财,虽然获得了工资收入上的超常规待遇,但付出的代价却是下岗,而且是没有任何手续也没有任何保障的下岗。难怪按李刚的说法,当年的改革“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局”。

  这样一种让双方当事者都有怨怒在胸的结局,同时又给县财政背负了不能承受之重,而且,在郏县,一边是已“编外离岗”的二百多名中青年教师,一边是许多学校因为缺少教师而临时自聘不合格人员当教师,同时也害了孩子的未来。这样一种四方皆输的改革到底是谁一手造成?谁该为这样的结果买单?谁有是其中的获益者?我们看到的只是官场规则与人情世故的纠缠,却看不到一种科学的,为公共利益负责的政策的运作。其实,抱怨也罢,自责也罢,我们还是希望,在这起事件中有不负责行为的人或部门,能够真正的反省自己的作为,不要让这种故事继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