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理解常用近义词组辨析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佚名
  语言理解常用近义词组辨析
1、忽略:没有注意到,疏忽。(完成态)如:只追求数量,忽略了质量。
忽视:不注意,不重视。(进行态、将来态)如:忽视安全生产,后果将不堪设想。[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近义词一个常用于完成态,如“推脱”“又”,另一个常用于进行态或将来态,如“推托”、“再”]
2、稳健:稳而有力,不摇摆跳跃。如:稳健的步子|稳健的政策。也指不轻举妄动,用法同“稳重”,如:办事稳健。
稳重:(言语举动)沉着而有分寸,不轻举妄动。如:为人稳重|办事稳重。
3、终究:⑴表示预料或期望的情况一定会出现。如:谎话说得再巧妙,终究要被戳穿。⑵同“毕竟”。表示强调。如: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还是大家一起干吧。
毕竟:⑴表示追根究底得到的结论或最后的结果,同“终究”。如:集体的力量毕竟比个人大。⑵用在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如:他毕竟学过辩证法,分析问题很深刻。
4、异议:陈述主体与另一方不同的意见。如:对于这个方案我有异议。
争议:陈述主体内部的争论。如:对于这个方案我们有争议。
5、伸延:延伸。如:公路一直伸延到山脚下。
伸展:向一定方向延长或扩展。如:金色的麦田一直伸展到天边。
6、开拓: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如:开拓疆域|开拓更广阔的创作道路。
开辟:打开通路,创立,开展。如:开辟航线|开辟工作|开辟边疆。
7、大概:表示推测估量。如:新校舍大概年底可以完工|大概是去年春天吧,我从上海只身来到镇江|寒假如果无事,他大概要回老家看看。
大致:表示主要方面是这样。如:新建的3号楼结构规模与老3号楼大致相同。|那部电影,内容大致如他所说。
大抵:表示“大多数”。如:路过杭州的人,大抵要去游一下西湖。|南方人大抵不爱吃面食。|纺织厂大抵分早中晚三班。
8、启迪:开导,启发。只用于书面语体。偏重于直接开导人得出结论。如:好书能启迪读者的聪明才智。
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侧重于“启”的途径或过程。如:研究新星的爆发,能启发人们寻找新的能源。
9、禁锢:对行动和精神的强力限制。如:这些陈规陋习成了禁锢人们精神的枷锁。
禁止:不许可。程度上,“禁锢”比较深;搭配上,“禁锢”偏重于精神、理论,“禁止”偏重于具体行为。
10、贯穿:穿过、连通。如:这条公路贯穿本省的十几个县。
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如:这部小说的各篇各章都贯串着一个基本思想。
11、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慎重考虑,如:结论过于轻率。
草率:做事不认真,马马虎虎。如:没经过认真讨论就作了决定,太草率了。
12、固然:(1)先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语气比“虽然”强烈,且只用在主语后面。如:这样办固然稳当,但是太费事。(2)承认甲事物,也不否认乙事物。如:意见对,固然应该接受,就是不对,也可作为参考。
虽然:同“固然”(2)。如:他虽然工作很忙,但是对业余学习并不放松。
13、制约:甲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以乙事物的存在发展为条件,则乙事物制约着甲事物。如: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极大的制约着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如:限制行动自由|文章的字数不限制。
14、差点儿:后接不愿意发生的事情,表示这件事没有发生。
如:他差点儿叫狗咬着(没咬着)。后接愿意发生的事情,表示这件事没有发生。如:他差点儿考上大学了。(没考上,但差得不多)
差点儿没:后接不愿意发生的事情,表示这件事没有发生。如:他差点儿没叫狗咬着(没咬着)后接愿意发生的事情,表示这件事发生了。如:他差点儿没考上大学。(考上了,但很勉强)
15、原来:⑴表示发觉原先不知道的情况。如:我以为是谁,原来是张老师。⑵表示同后来的情况不一样。如:他原来(本来)姓张,后来改姓李的。⑶表示“一直”,情况始终没变。如:他原来(本来)就当驾驶员,已经十来年了。⑷表示理该如此。如:这个会原来(本来)就该你去参加,还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