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飞扬的青春之广阔天地唱大戏

来源:丹东日报 作者:鞠鑫磊
  在采访敦奎顺以前,记者听到了很多关于他的故事。自2008年6月到振安区窑沟村任村主任助理至今,他申请了近200万元资金修建河套、引水上山,为村民改厕近百户,招商引资为几十个村民解决就业问题,为村民做了许多实事。初次见到敦奎顺,记者微微有些诧异,穿着黑色羽绒服的他面容还略显稚气。这让记者很难想象,这样一个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就是村民们交口称赞的好村官敦奎顺。可是小敦一开口,记者就释然了,年轻的他语气中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他选了个旧凳子,把椅子让给我,他说:“姐,我就坐这吧,方便咱俩唠嗑。”

  当村官以前,小敦有着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家住沈阳的他就应聘到当地一家期货公司做操盘手,月薪五六千元。当村官不是小敦的理想,也不在他的未来规划当中,之所以当村官,源于小敦的母亲。 “2008年春季,辽宁省通过考试选聘村官。我妈一听到这消息马上就给我打了电话,她说,自己富不算富,让我去农村带领村民致富。”小敦笑着说,“我当时就和我妈表态,我要是考上了,就去!”

  就这样,2008年6月,顺利通过考试的小敦,带着一颗年轻火热的心来到丹东市振安区窑沟村任村主任助理。

  爱溜达的村官儿

  作为一个大学生,融入到农村的生活总是有些困难,需要点时间,但是小敦却把这段时间尽量缩到了最短。他搬到村里住以后,休息天也不回家,要问他没事都干啥?“溜达”!

  在窑沟村,时常能看见小敦敲开村民的门,热络地喊:“哟,王大爷在家呐。今天天儿挺冷啊,炕烧得热乎不……”没一会,走出了王大爷家的小敦又敲开了另一家的门。小敦说:“村里那么多人,想靠死记硬背地记住人名太困难了。我溜达溜达,和村民唠唠嗑,既能了解一下他们的需求,又能更快的记住人,事半功倍呢。”

  通过小敦的溜达,村里人很快就接纳了这个大学生村官,都知道他热情又实在,没一点架子,大爷大娘也都喜欢把他当自己孩子看,有啥话都爱跟他说。别说,就靠溜达,小敦还真为村民办了不少事。

  村里有个大爷生活很困难,村干部就把他安排到村里的冷库打更。可是冷库里的取暖条件太差,特别冷。老大爷觉 得能给他安排这份工作就十分感激了,如果自己再嫌住宿条件差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总也不和村委会反映。小敦溜达到大爷那以后,大爷对他说了这难心的事儿。小敦一听,这事好办啊。回去就和村书记开玩笑说:“咱村的冷库也太冷了,这要是来个小偷都得给冻住,保准啥也偷不着。”村书记一听就乐了,说:“有那么冷吗?”小敦赶紧接上话说:“要不,咱去坐会?”“走,去坐坐。”村书记说完,就和小敦一起去了冷库探望大爷。书记去了一体验,这地方还真不是一般的冷,马上就给大爷买了电暖气。

  小敦说:“村民看村干部,总觉得比自己高半个头,常常有话不敢说,又想说,还不能说。我常常溜达,和他们唠嗑,就是想为他们构建一个沟通的平台。”

  爱算账的村官儿

  小敦到窑沟村没多久,就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村里的领导看着也高兴,随即交给了他一项任务——监督修缮梯田工程。窑沟村是我市有名的水果专业村,但是长期以来果树梯田损毁严重,影响了村民果树的产量和收益。2008年秋天,村里决定对损毁的梯田和残破的田间作业道进行修缮,把监督工程的工作交给了小敦。

  这是小敦第一次接手“重要任务”,因此,他十分慎重,每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赶到施工现场工作,常常忙到天黑才回家。那一阵子经常刮大风,施工现场灰尘又多,一天下来小敦就跟个泥猴儿似的,晚上回家得用三盆水才能洗干净脸。可是渐渐地,小敦发现了问题。

  需要修缮梯田的村民会有一些补助,所以部分村民并不积极配合工作,他们不想修好梯田,以期望明年能继续拿补助钱。小敦一琢磨,这不行啊,这吃亏的可是老百姓自己啊。于是,他发挥自己学金融的优势,给不配合的村民们挨个打起小算盘、算起账来。他把梯田修好后能提高的具体产量计算出来,再根据市场形势计算出具体获利多少。村民们一看,这梯田要是修好了,产果量提高了,赚的钱可比补助的几百元钱多不少,一个个都喜笑颜开地配合修缮梯田。仅一个月的时间,修缮梯田的工作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提前完成。村民对小敦也更加喜欢了,都觉得,这大学生不但能吃苦,还真心为老百姓想!

  爱干净的村官儿

  村里的卫生环境差,全面治理需要高额的资金,这一直都是小敦的心头事儿。2009年9月,中央首次提出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一直关注此项政策的小敦高兴坏了,因为窑沟村的各项条件都符合中央的要求。村书记知道小敦在大学期间打工的时候给多家公司做过申报材料,就把这次申报材料的事交给了他。

  可是,信心满满的小敦刚一准备,就发现事情还真没他想的那么简单:这种申报涉及到很多环保工程数据,应该由专业资质机构完成。小敦一打听,找专业机构做申报材料的费用居然要好几万。他和村书记犹豫了:这么多钱,能为村民多做多少事啊。于是,小敦决定自学相关知识,把这笔钱省下来。

  为了写好申报材料,小敦经常上网咨询环保专家,在反复的交流下,有的专家和小敦熟络起来。当他们知道小敦是个村官,在为村民办事时,都非常感动,纷纷倾囊相授。小敦白天向专家请教,晚上再加以整合。每隔两三天,还要到市里的相关部门咨询情况。以前小敦很少来市里,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村里。可那段时间,小敦频繁地往市里跑,常遇见他的村民就好奇地问:“小敦,你总往市里跑啥啊?”当他告诉大家他申请专项资金的事以后,大家都特别高兴地鼓励他说:“小敦,你可得加油干啊,咱村这事可就靠你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敦准备的环保申报材料先后得到了省市环保局的认可。几周后,又得到了国家环保局的认可,正式批给窑沟村117万元专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给了50万元。2009年底,窑沟村修好一组至三组的河套,为近百户村民改了厕,在全村添置了60个垃圾箱,还购买了一台垃圾清运车定期清运垃圾。现在,村里人提起小敦,无不竖起大拇指:大学生就是厉害!

  能吃苦的村官儿

  小敦备受大家称赞的背后,是他不畏艰苦的默默付出。刚来窑沟村的时候,村干部把他安排在村民家住。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每个地方住不上几天就得换。后来,村书记把他安排到敬老院住,担心地对他说:“小敦,那里的老人精神头可不太好。”小敦笑呵呵地说:“没事,我一个大小伙子,有个地方住就行。”可是,当村书记把他领到敬老院以后,小敦才惊讶地发现,这个敬老院里住的几乎都是精神上有问题的人。但小敦并没有推辞,拎着自己的行李住了进去,并再三和村书记说:“没问题,我能行。”

  家里来了“新客人”,老人们都比较好奇,经常盯着小敦看。他们看小敦,小敦就和他们笑一笑。等时间久了,他们胆子就大了,主动跑来和小敦聊天。没过多久,小敦也练就了一个“百试百灵”的绝招,只要一有人找他聊天耽误他工作了,他就笑眯眯地跟对方说:“开饭了,你快吃饭。”对方闻言立即就会冲向食堂。说到这,小敦哈哈大笑起来,对我说:“我骗他们吃饭,是不是也挺坏?我也没办法啊,怎么也得哄着他们点。”

  关于自己的住宿问题,小敦从来没和父母说过,坚强的他不想父母为他担心。其实,小敦的坚强不是当村官以后练就的,早在上大学的时候,他就是同学中的“异类”。

  刚上大一的时候,小敦为了锻炼自己想去打工,学金融的他找不到家教的工作,就跑到饭店刷盘子。去应聘的时候,人家一听他是个大学生,根本就不要他。小敦急了,跟老板说:“我就想锻炼锻炼自己,摔坏了盘子我给你赔还不行吗?”老板看他不像是来玩的,就收下了他。最开始,没干过活的他确实打碎了不少盘子,一个月下来,他赔给老板的盘子钱比工资还多。可时间久了,他的盘子洗得最快,也洗得最干净。小敦说,洗盘子就是为了磨练自己,所以干了几个月以后,小敦就转行了。从大一起,小敦就先后到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打工。起初,人家并不聘用他,都觉得一个没毕业的学生能做得了什么?但是小敦并不气馁,他对对方说:“别的我不会,我还不会扫地倒水吗?让我干点什么都行,我一分钱的工资都不要。”人家一看,他居然不要工资,马上就说:“那行啊,那就来吧。”每到一家公司,小敦都去得最早,走得最晚,扫地干活特别勤快。时间一久,有关人员都觉得他不错,就找他商量说:“行,小伙子有干劲,给你开点工资吧。”小敦拒绝说:“来的时候,我就说过,我不要工资,让我学点东西就行。”就这样,小敦在不断的学习中度过了他的大学生活。

  就是在这样的努力下,小敦不怕吃苦,无论处在何种环境都一心为民地办实事。今年,小敦计划建立窑沟村小浆果产业基地,带动更多的村民富起来。 (见习记者 鞠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