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村官,更要走好职业路
据通州区一项大学生村官调查显示,选聘的村助理基本上融入了村里的工作,超过95%的村助理认为自己适应或非常适应农村工作,超过75%的村助理对所在乡(镇)、村的发展感到非常有信心或有信心,65%以上的村助理对所在乡(镇)、村的卫生、医疗、中小学教育状况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85%以上的村助理认为通州区和所在乡(镇)、村为其提供的衣食住行等相关服务优质或较好。
调查数据显示,约50%的村助理个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设计选择了行政职务升迁路线,30%左右选择了专业技术升迁路线,约15%选择了继续学习深造、自主创业等其他路线,5%左右表示不太清楚,处于职业发展迷茫期,还有个别村助理是冲着考研有10分的加分或者北京市户口来的,只是当作一个待遇较好的“跳板”,对工作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另外,在对可能导致辞职原因的调查中,个人发展、薪酬、晋升分别排在了第一、二、三位。部分村助理认为在基层接触的人少、事少、信息量小,游离于高速发展的都市之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心和彷徨。
调查中了解到,有的村助理对政策存在误解,认为就是去农村当“村官”,也要有自己的分工和职责范围,可是村领导分工不明确,自己老是“跑腿”的,和之前想象的完全不一致,产生了消极悲观情绪。接受调查的村领导70%以上认为村助理对农村情况的复杂性估计不足,还需要走进群众,认真学习农村工作方法和技巧。约12%的村助理表示目前的适应程度一般或不适应,超过10%的村助理认为工作压力较大,列举的压力来源主要是人际关系复杂、工作内容不满意和家庭原因。以上表明,村助理和所在乡(镇)、村还没有完全融合,还存在不太适应的地方,需要相互进一步磨合。
专家认为,一方面,郊区乡镇应积极搭建村助理的成长与发展平台,另一方面,村官们也要积极适应、融入到农村的工作生活中去。比如有的村官在细小琐碎的农村工作中逐渐总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有的村助理认为“配角思维一定要成为思想中紧抓不放的弦”,有的村助理认为应做到“三了解”,了解村情、了解民意、了解政策,有的村助理认为工作中应做到“三情”,要对村民有感情、工作要有热情、始终保持激情,有的村助理认为工作中要坚持“三勤三到”,眼要勤快,事情要看到;嘴要勤快,事情要问到;手要勤快,事情要做到,有的村助理认为要做到“三勤三多”,勤学、勤问、勤思考,多听、多看、多实践。通过这些具体的工作和思考,很多选聘的村助理成功实现了区领导要求的“两个转变,即由同学到同志的转变和由城区到农村的转变”,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赢得了村集体和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 北京大学生“优秀村官”事迹报告会首场在农大举行 (2007-08-20)
- 热热闹闹盖新房 欢欢喜喜迎村官 (2007-08-20)
- 京郊大学生村官上岗担任法治宣传员 (2007-08-20)
- 朝阳今年招聘160名大学生村官 (2007-08-20)
- 大学生村官出新招 “抱”西瓜进城推销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