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08届大学生村官第二期培训班开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林齐贷
    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提高驾驭农村工作的本领,更好地服务海西新农村建设,7月21日上午,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联合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举办的2008届大学生村官第二期培训班正式开班,福建省委组织部干部六处处长陈志、副处长陈亚晖等领导出席开班式。来自全省9个设区市、80多个县(市、区)的231名大学生村官将参加为期10天的培训。

  此次培训主要采用集中、分散培训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授课内容主要包括农村基层建设情况、工作经验和相关业务知识等。

  据悉,福建省2008年全面启动了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并在全国率先将选调生与选聘生工作相接轨,切实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培养,规定大学生村官在村2年的服务期间,不得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和研究生考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录用为选调生(公务员身份),真正解决好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

  首批选聘479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1年来,积极融入农村,与农民朋友打成一片,通过自身的知识与智慧,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得到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指出,首批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后,受到基层的欢迎,不少农村还主动要求省里多派村官入驻。

  搭建平台,让村官“干得好”
  政策索引:
  重庆市设立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实行区县领导干部、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负责人结对培养制度,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选派协议有效期内,每年至少安排一次时间不少于7天的岗位培训。

  另外,重庆市财政投入1000万元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加大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力度。

  解读:
  为了让下到基层的“村官”干得好,几大平台的建立成为“重庆模式”的亮点。

  搭建学习培训平台。目前,全市共设立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63个。重庆市渝北区组织大学生“村官”到西南大学“充电”,业余进修农技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接受更专业的“三农”知识培训,增强其带领村民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涪陵区建立大学生“村官”轮流列席乡镇(街道)和区有关会议制度,优选33名大学生“村官”参加全区农村工作会。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适时召开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听取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情况,听取他们对县、乡、村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到管理服务办法、措施中。今年五四青年节,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与全市39个区县的大学生“村官”代表座谈,勉励大家面向农村、农民,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肯干、实干、会干,在“村官”岗位上锻炼成才,为重庆发展做出贡献。

  搭建传帮带服务平台。到岗的大学生“村官”都有明确的帮带联系人,每人至少有1名领导联系、2名直接帮带责任人。责任人主动了解、帮助解决大学生“村官”在思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传授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工作。

  搭建工作实践平台。各乡镇党委、政府、大学生所在村对大学生“村官”明确布置工作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一线得到锻炼,在解决实际矛盾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目前,重庆市已有18个区县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5个区县开辟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园。酉阳县泔溪镇大板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杨晓,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多次征求农民意见,反复修改项目申报书,最终使大板村获得了“世行”五期扶贫项目40万美元的扶贫资金;龙眼之乡丰都县兴义镇的村官崔杰,运用自己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帮助当地村民打造“心意缘”龙眼品牌,两个月销售3000盒龙眼,实现产值68万元,使村民人均增收1253元。

  通过系统的培训,加之对环境的熟悉,村官们主动爬山路、下水塘,走家入户访问,他们发现,村里缺的是人才,急需的是解放思想。他们逐渐适应着农村工作,并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来。

  “虽然我是满族人,但干工作我从不满足!”万州区龙沙镇龙安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李飞说。通过努力,李飞在克服语言障碍、生活习惯等难题之后,融入了农村的生活。她深有感触的说:“村官的经历让我体会到,搞好农村工作就要用心与群众交流,用情去解读百姓心声。”

  思考:
  为了让村官“干得好”,重庆市通过搭建学习培训平台,提升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通过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让大学生“村官”参政议政,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通过搭建传帮带服务平台,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工作;通过搭建工作实践平台,促进大学生“村官”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

  鼓励大学生“村官”在村创业,则是保障“村官”干得好的另一项有力措施。通过创业资金的扶持,加上当地专业大户的带领,让“村官”学习技术和经验,这样既减少了资金的投入,还降低了创业的风险,同时发展了农村的产业,实现“村官”和村民双赢。

上一页    畅通出口,让村官“有前途”
  政策索引:
  重庆市万名大学生“村官”计划规定:参与公务员考试选派大学生“村官”,服务满2年经严格考核考察合格的,正式录用为公务员。对录用为公务员但仍愿留村工作的,给予相应职级待遇。积极推荐大学生“村官”担任(选任)村“两委”负责人,把优秀大学生“村官”纳入乡镇党政后备干部人才库。今后市、区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重点面向大学生“村官”,比例不低于80%;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三年内报考市内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

  解读:
  这种以考核为杠杆、激励择优的“出口机制”有利于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活力优势和创新优势,使他们在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舞台上大有作为,让他们能够留得下、干得好。

  为解决10000个公务员编制问题,从去年起,重庆市就开始严格控编,以保证有足够名额,消化万名“村官”的公务员编制。

  “我希望还是留在古松村,争取当上村支部书记。”綦江县郭扶镇古松村村官王天武说,农村需要不断补充大量新鲜血液,更需要沉得下来的人。

  为避免部分大学生只将“村官”当作跳板,不扎实干基层工作的现象出现,“重庆模式”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目前大学生村官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必须在基层踏实干好工作。每年与村干部一样,得参加‘双述双评’考核,即由‘村官’向村民和乡镇党工委作述职报告,同时后者为‘村官’进行评分,‘双述双评’中不合格票数超过30%的当年考核记为不合格。如果有一年考核不称职,将延期一年进入公务员录用考察环节。两年考核不称职将解除协议。”重庆市委组织部有关处长说。

  思考:
  “重庆模式”的“出口机制”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要着力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营造更良好、更宽松的社会环境,确保他们的“出路”畅通,让他们能下得去、干得好、有前途。同时也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用人单位从基层一线培养人才的选人用人新机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大有可为。中央领导关注的大学生“村官”因面临二次就业而不稳定的问题,在重庆得到了有效解决。

  出口的畅通,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和“上得来”形成良性对流,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活力和热情,让他们在农村这块热土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在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茁壮成长。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