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富民是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现实选择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如何才能在农村待得住、干得好,让农民群众信得过呢?实践证明,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和运用市场手段为他们提供支持,鼓励他们在农村创业富民,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多做工作、多办实事,是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的现实选择。
创业富民是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环境的切入点。经过长期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的面貌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从整体上看,农村和城市的差别依然较大,农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比城市艰苦得多。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仅靠热情是不能持久的,而必须从心底认同农村,把城市情结转变为乡土情结,尽快完成从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向较为贫困落后的农村工作生活的转变。创业富民为大学生“村官”提供了一个全面接触、体验农村的过程:大学生“村官”要想创业富民,就要像精读一本书一样研读农村,对农村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本进行全面评估;就要更好地了解农村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熟悉农村的风土人情。可以说,创业富民是大学生“村官”实现从城市情结向乡土情结转变的最好纽带,是大学生“村官”适应和融入农村环境的最佳切入点。
创业富民是大学生“村官”推动农村发展的着力点。农村要发展,关键是要有能人带领广大农民创业,发展农村经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他们一方面头脑灵活、信息较多,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与农村产业、当地农民近距离接触,从而较快地熟悉农村情况。这些条件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学生“村官”兴办专业合作组织或经济实体,有利于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农民组织化程度,整合农村各种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产生示范效应,引导农村干部和群众增强市场意识,最终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创业富民是大学生“村官”赢得村民信任的支撑点。对于“空降”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部分农村干部群众有看法:有的认为他们刚从学校毕业,是乳臭未干的“娃娃官”,不能给当地带来显著变化;有的认为他们由上级党委、政府选派,只为“镀金”,不会长期待下去;有的认为他们到村任职,是因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只要有机会就会离开农村。因此,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大学生“村官”敬而远之,导致大学生“村官”即使有工作热情也难以真正走进群众、融入农村。大学生“村官”通过创业富民,既能打消群众疑虑,证明到村任职并非短期行为,也非权宜之计;又能带动村民致富,通过实绩赢得当地干部与群众的信任。
创业富民是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基层的着陆点。因为事业而扎根农村,是农村基层对于大学生“村官”更深层次的期待,也是有关部门鼓励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生“村官”一旦创业成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就会一心扑在自己在农村开创的事业上,就会在当地“生根发芽”,自愿留在农村发展。实践也证明,大学生“村官”成功创业,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带动当地村民发展致富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
(作者为南京大学教授)
- 各地推动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 (2010-06-22)
- 江苏宿迁大学生村官勇当创业富民领头雁 (2010-07-08)
- 全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活动正日见成效 (2010-08-12)
- 人行济南市分行拓展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深度 (2011-10-14)
- 河南漯河大学生村干部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现象透视 (200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