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村官:白马王子与出路都很迷茫

来源:三农在线 作者:张伟 明辉
  2008年以来,山东省高密市共选聘大学生“村官”158名,其中女大学生“村官”85名,占53.7%。她们在给农村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困难和问题,值得关注。

  环境:农村生活难适应

  高密市的85名女“村官”都是“80”后,有的甚至20岁刚出头,她们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长大,即使是农村孩子,很多也没干过农活,没吃过多少苦。求学期间,她们多数是学校的活跃分子,思想解放,抱负远大,对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对自己的人生作过完美的规划。这些生活在“蜜罐”里的女孩子,从干净的大学校园、轻松的学习环境、繁华的都市里一下子来到农村一线,面对艰苦的条件、繁琐的工作和陌生的人群,难免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来自青岛市城区的陈静,在夏庄镇泊子社区担任书记助理,她对农村的生活条件一时很难接受,抱怨说:“住宿是4人一间的小平房,洗漱很不方便,冬天还好说,夏天就难过了,洗澡都没地方,我们总不能跟男生一样在外面冲凉吧。”由于远离亲人,缺乏朋友,生活、心理、交往上的孤独感都会让大学生“村官”无所适从,特别是女大学生“村官”,她们感情细腻,自理能力不强,独立性差,这种孤独感会表现的更加突出、更加强烈。“白天工作忙还好说,一到晚上就特别想家,有时候做梦想妈妈,醒来时泪水都把枕头打湿了……”陈静说着说着眼圈又红了。

  工作:难以找到坐标点

  每个大学生“村官”都想尽快地融入到农民这个大集体中,融入到农村这个大舞台,但女“村官”比男“村官”面临更多的困难。柏城镇单家庄村主任助理葛婷婷反映:“与我一起选聘的女大学生‘村官’,以文科类专业居多,受基层欢迎的涉农专业偏少,这给我们开展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即使专业对口,很多村民也认为女的不如男的能干,所以对女“村官”,部分人会不重视、不放心、不信任。“我们的身份比较尴尬,既不是乡镇干部,又不是由群众选举出的村干部,村里有问题不让我们知道,村民把我们当作到村里打杂的,有困难也不找我们解决,感觉自己像个摆设。”另外,许多女大学生“村官”性格腼腆,害怕与村民打交道,有的即使能与村民说上几句话,但也不擅长用群众语言,所以不少老百姓认为她们拿架子、装文化人,不愿与她们交流沟通,更不会把她们当作自己人。“我们是麦田的守望者,看着麦子疯长,而我们只是个稻草人,永远都参与不到这疯长的岁月里去。”葛婷婷一脸忧伤地说。

  爱情:“白马王子”在哪里

  高密市的女大学生“村官”中,已经结婚的有4名,有男朋友的15名,其余66名均没有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经济开发区李八里村主任助理李菲菲毫不掩饰地说:“婚恋是我现在最头疼的问题,上大学时我有男朋友,选聘‘村官’后,因工作异地、沟通交流少、收入差距大等原因产生了一些矛盾和误会,现在分手了。”其他单身的女大学生“村官”,当遇到倾心的人时,往往考虑到前途未卜、待遇不高、家庭事业难兼顾等问题,不敢冒然接受对方抛出的玫瑰,更不敢轻易谈婚论嫁。此外,由于农村工作繁忙,交际面狭窄,许多女大学生“村官”在本该收获爱情的季节里,却加入了“剩女”大军。“在这里,假期少,平时接触的除了同事,就是来办事的村民,哪有时间谈恋爱,再说,跟谁谈?!”李菲菲苦笑着说。

  前途:试问出路在何方

  中央为大学生“村官”指出了五条出路,但各地大多没有出台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聘用期满后何去何从,成为女大学生“村官”难以释怀的忧虑。考取“村官”是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考取公务员、选调生是女大学生“村官”的首选出路,但各级出台的优惠政策,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我是2008年高密市公开招考的‘村官’,但考公务员时却享受不到省里和潍坊市的加分政策。如果考不上公务员,无论选择继续留任还是继续学习,都将面临再次择业,可是那时我们不再年轻,选择的机会将会更少。我和其他‘村官’也想过自主创业,但由于缺乏资金,没有创业经验和创业项目,所以只是‘心动’,没有行动。”朝阳街道平安庄村主任助理孙克清无奈地说。

  建议:建起“家”搭起“台”

  在与女大学生“村官”的接触中,也了解到她们的心愿。她们诚恳地建议党组织:一要建起“家”,让女大学生“村官”留得住。从安全、便捷的角度,安排女大学生“村官”到离镇驻地较近的村任职,尽量安排女大学生“村官”到镇级以上驻地集中居住,并配备相关生活设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明确大学生“村官”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统一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为异地或交通不便的女大学生“村官”报销差旅费或提供快捷的交通工具。发挥组织、人事、妇联、团委等部门的优势,为女大学生“村官”建立婚姻档案,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开设女大学生“村官”网站、QQ群,举办培训班、比赛、座谈、户外活动,与年轻人比较集中的大系统、大单位联合组织联谊会、相亲会等形式,让她们相互认识、相互了解、找到真爱。

  二要搭起“台”,让女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加强教育培训,上岗前集中进行岗位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计生服务、农业实用技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等业务培训;要求每年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少于20天,重点增强她们开展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特别是处理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健全镇村两级帮带机制,明确一名镇街女干部作为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导师,定期沟通交流感情;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优秀民营企业家、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等结成对子,帮助她们尽快熟悉掌握基层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一村多岗实践锻炼制度,在做好本村本职工作的同时,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重要工作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多方位的学习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