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大学生村官王义豪扎根基层有作为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苏射组
  他来自天津大都市;

  他毕业于江南大学;

  他放弃了韩资企业的高薪聘请;

  他选择苏北盐城革命老区当起了村官;

  任职近10个月,他遍访全居1200多农户,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王老乡”;

  ……

  他就是江苏省射阳县特庸镇镇长助理、镇团委书记、北洋居委会主任助理王义豪。

 

  我生在都市,长在城里,更要到农村去经受锻炼

 

  王义豪出生在天津市河北区,高中毕业前,一直生活在天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除了学习,基本无忧无虑。王义豪从小就比较独立,遇事喜欢自己处理,这在同龄人眼中显得有点独特。上大学后,离家远了,什么事都得靠自己,更增强了他的独立意识,每逢放假回家,看到儿时的伙伴还经常向父母撒脾气,脏衣服还推给父母洗,感觉到自己真的长大了。

  “笼中的小鸟飞不高,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了风雨。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能贪图舒适,一定要独自去经风雨见世面。”大学期间,无论遇到多难的事,他从来不向父母开口。

  大学就快毕业了,王义豪与大家一样忙着找工作,父母希望他回天津,一来是独子,相互好照应,二来天津是大城市,又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区域,将来发展的空间会很大。王义豪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他选择了一家在天津的韩资企业去应聘,虽然公司只招一人,但由于薪水较高,应聘者众。面试结束没几天,他收到公司录用通知。“当时感觉有点愕然,自己与其他应聘者比起来好像没什么特长。后来才知道,面试时有一个题目,问愿不愿意先到车间工作半年,我当时回答半年太短,至少一年,没想到就是这句话感动了考官。”这让王义豪感觉有点失落。当时,学校正在动员大家到农村去,支援农村建设,王义豪权衡再三,选择了苏北盐城,郑重地报了名。

  “当时打电话回家,父母也没明确表示反对,只是问:那里通不通火车?我说通,他们就放心了。”

  去年7月,初到北洋居委会任职,他还是感觉到有点吃惊:苏北与苏南差距太大了。镇里为了安排好他们的生活,特意在小镇上租了小旅馆,两人一间,这在镇上算是最好的了,但与大学宿舍比也还是天壤之别。镇里为了照顾女生,都安排在镇周边的村,男生安排得较远,王义豪被安排到北洋居委会,离镇大约有十七八里路。每天一吃完早饭,他就蹬着自行车往村里赶,一趟大约40分钟,一天两个来回四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夏天,衣服浸透了汗汁,干了又湿;冬天,北风像刀割,耳朵冻得麻木了听话嗡嗡响,要好长时间才能缓过来。尽管这样,他没有耽搁过一天,迟到过一次。

  北洋居委会解放前是一个集镇所在地,老街依稀可辨,人口比较密集,3900多人口,许多居民以前都是定量户口,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工作千头万绪。每天一到班,他就跟着村干部一道忙活,晚上还经常加班到十来点钟,披星戴月往回赶。村里干部舍不得他,让他早点回镇上去,他说:我也是村干部,你们在做事,我怎么能早退?坚持与村干部工作到最后。

  “到农村锻炼不是赶时髦,要是不能吃苦,当初也不会来。”王义豪说,因为射阳不通火车,母亲先是坐火车到无锡,再转汽车,第一次辗转来到射阳就足足花了16个小时,一见到儿子眼泪就哗地流了下来。后来,看到儿子对工作这么投入,也就默认了,只是说儿子自己高兴就行。去年9月,带着对儿子的思念和支持,父母亲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毅然离开天津,来射阳定居。

 

  我是大学生,是知识青年,更要积极带领大伙创业致富

 

  “昔时少年梦,今朝报国情。三载如一日,誓把壮志铭。”这是王义豪写在随身日记本上的自勉诗。

  任职的第一个月里,王义豪就在走访中得知,特庸镇是蚕桑大镇,蚕茧资源得天独厚,但由于加工比较薄弱,未能生产出最终消费品,大量利润被中间商和外地企业拿走,当地群众只得到了很少的一部分。随着了解的深入,办一爿企业、使蚕茧就地加工增值的想法愈来愈强烈。他踏田察看桑园,上网查阅资料,联系外地亲友,了解市场行情,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一份创办蚕丝被项目、提高茧产品附加值的报告摆到了镇领导面前。由于蚕丝被项目投资小、需求旺、见效快,得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镇里的大力支持下,去年8月,王义豪与蚕茧经纪人申国荣共同投资50万元,购置了打棉机、脱水机、立式锅炉等加工设备,创办了新城蚕丝家纺有限公司。

  为了提高蚕丝被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王义豪积极联系大学同学、老师,请大家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在大学老师的引荐下,他几次到苏州,与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洽谈技术合作事宜。由于企业规模小,并且刚刚起步,对方并不为意。王义豪带着产品请对方鉴定,主动介绍特庸蚕桑发展情况,邀请对方来射阳实地考察,最终,对方被他的真诚所打动。今年2月,企业成功引进了该所的最新科研成果——全手工“全幅均匀平面网叠,横竖层叠立体构造”工艺,进一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已生产丝棉达4吨,加工蚕丝被2000多条,实现利润25万余元,在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吸纳了15名农村劳动力就业。项目良好的收益更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全镇先后办起了8家蚕丝被加工厂,吸纳员工近百人,如今,已初步形成栽桑养蚕、烘干缫丝、加工蚕丝被一条龙产业链。

  招商引资是当前工作的重头戏。在创业过程中,王义豪逐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招商引资知识,初步掌握了与客商打交道的窍门。镇领导看他文化层次高,又勤奋好学,有招商引资活动就喜欢带上他,工作时间不长,他已先后服务过博盛空分、苏欣家纺、盐江纺织等多家镇办园区企业,受到客商的好评。去年底,镇里集中全力引进中石油油库项目,王义豪多次参与服务洽谈,促成了这个总投资达3.5亿元的项目成功落户。该油库项目选址在北洋居委会,占地60多亩,需搬迁40多户。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愿搬迁,王义豪主动提出搞好宣传动员,他从镇计生中心借来录音设备,从镇派出所借来车辆,自己写了稿子自己录音,巡回进行宣传。他还坚持深入农户,耐心讲解油库建成后给当地带来的收益,与大家一起畅想5年后的北洋新貌。那段时间,王义豪每天都要工作到夜里十一二点。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搬迁,目前,搬迁工作已经全部结束,项目即将破土动工。说起那段经历,王义豪还是兴奋依旧。

 

  我是村干部,是群众的亲人,更要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

 

  “大学生村官最忌把文凭当负累,小事看不上,大事办不了,整天坐在村部当‘大爷’。”王义豪觉得,到农村来,就应与群众打成一片,心里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办事为了群众。

  初来乍到,语言是最大的障碍:他的北方口音重,群众听不懂;群众讲方言,他也听不懂,交流比较困难。为了方便与群众交流,他坚持入户走访,与群众拉家常,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听不懂群众的话,他就反复问,群众听不懂他的话,他就放慢语速反复说,有时借助纸笔进行交流。时间长了,村里群众渐渐习惯了他的天津口音,他也能正常听懂群众的话,基本实现了无障碍交流。

  “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最大的难处是群众不信任。”王义豪深有体会,刚来时,群众看他是一个毛头小子,觉得办事不管用,不肯讲心里话。为了听取群众的心声,他独自一人去调研,挨家挨户去走访。在走访中,王义豪得知,北洋居委会由原来的北洋与连庆、三里三村合并而来,老连庆过去积累的一些矛盾没得到很好解决,群众有看法。去年9月,他配合干部下访“突击旬”活动,自制了调研表,深入老连庆随机调研30户群众,并在居民家中召开了3次群众代表座谈会,广泛收集群众对村组干部、大学生村官的意见和建议,一些群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些问题还非常尖锐。王义豪经过认真梳理,将意见如实向居委会党总支作了反馈,受到党总支的高度重视。针对沟渠整治、卫生院搬迁、村组帐目等10多个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村两委班子迅速研究拿出解决方案,一些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受到群众的好评。这以后,群众渐渐接纳了他,有什么想法愿意跟他谈,还亲切地称他“王老乡”。

  在深入走访中,王义豪发现少数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在这里他看到了城里一辈子看不到的土房草顶,尝到了城里一辈子无缘品尝的清汤白菜,这些看上去“新鲜”的场景,深深震撼着他,他把生活困难群众一一记在笔记本上,并按困难原因、困难程度进行归类。镇里一家针织厂缺少部分员工,他得悉后主动到企业联系接洽,向企业输送了3名无业妇女。码头小学一名叫潘欣的小女孩家境贫困,他将小潘欣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每月资助100元生活费。春节临近,他自费400多元买来大米悄悄送到10户困难群众家中。有人说,你自己收入不高,以后留着自己用。他只笑笑说,我总比他们好。一位名叫孙宏山的建国前老党员,已是83岁高龄,儿子早年去世,老两口都患有慢性病,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境况艰难。王义豪每星期都去一趟老人家,给老人抓药,跟老人谈心,帮助料理些家务。一次,老人慨叹,要是自己有这么个儿子就好了。王义豪理解老人的心境,他握着老人的手说:“老人家,我叫王义豪,是村里干部,您有困难就找我,我就是您儿子。”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王义豪深深扎根沃土,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当代大学生村官的时代风采,用一颗赤诚的心谱写着绚丽的青春乐章。今年3月,他被破格选拔为镇长助理、镇团委书记。(苏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