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大学生村官巧用网络助推新农村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翁灵娜

红网湘潭站4月9日讯(记者 翁灵娜)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都是“80”后、“90”后,积极投身于广袤的农村,扎根在最基层。

  有这样一张网,称为“天网”、“地网”,连接着前沿资讯和村民,这就是现代远程教育网。

  “大学生村官好比‘软件’,远程教育好比‘硬件’,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软件’和‘硬件’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他们两者的作用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湘潭市委组织部将大学生村官与远程教育对接融合的初衷。

  从2008年至今,湘潭已有200多名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和青春。湘潭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服务体系,组织引导大学生村官开展教学辅导、传递市场信息、传播实用技术等,搭建了一个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不仅推动了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玩转QQ的“小牛犊”

  为了进一步拓展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能力,湘潭市委将远程教育列为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课。如何做好远程教育接收,如何维护教育设备,如何熟悉“红星”视频的登录与操作……大学生村官必须通过这些“必修课”,才能正式上任。

  成拓是湖南省首批大学生“村官”,在韶山市石忠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他刚到石忠村时,也曾疑惑过。“所学的知识能用得上吗?”但不久之后,他就发现村里远程教育平台的潜力巨大。于是,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石忠村青年QQ群和石忠村青年信息库,利用QQ群提供的信息和湖南远程教育红星网信息平台,积极帮助村里的待业青年联系工作单位,通过网络平台与返乡青年农民工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同时,他还充分利用村级远教站点,开展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工作。

  帮助农民推开致富窗

  在了解农业、熟悉农村、亲近农民的过程中,一大批大学生村官一步步走向成熟,从往日稚气未脱的“白面书生”变成了组织、辅导、宣讲、联络样样在行的“多面手”,他们成为了关心农民生活、关注村民发展的“贴心人”。

  王玲是湘潭市2008年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现担任湘潭县谭家山镇荷叶坝村村主任助理、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她利用远程教育这一平台,积极为当地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和新农村建设经验。王玲认为,远程教育是一个“点”,也是农民接触外界的一扇“窗”,更是村民走上致富之路的一座“桥”。大学生村官肩负了“推开窗”、“架好桥”的重要使命。

  远程教育节目很多,但如何“做出农家口味”,让老百姓喜闻乐见,是王玲思考的课题,她采取远程教育节目预约制,编制出远程教育节目名录,让村民自己选择。同时,她还根据村里党员干部的特点和现实需要,精选出一些符合当地特点的节目予以重点推荐,作为村里党员群众每月必看的内容。

  荷叶坝村是生猪、肉兔、家禽养殖大村。肉兔养殖专业户刘忠文,由于养殖技术不过关,养殖的肉兔成活率低,销路也上不去。王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刘忠文,让他收看《肉兔养殖技术》等节目,使他掌握了肉兔养殖技术。从此以后,刘忠文养殖的肉兔成活率就提高到了80%以上。刘忠文欣喜地说:“远程教育真是方便实在,可以足不出村学到很多知识,以后我们要常来学习”。

  王玲没有想到,如今她操作的远教终端成了农民朋友欢迎的“网校”。

  村官当起了“店小二”  

  打开淘宝网页,搜索“枣青李黄”,页面上会立刻弹出一个专卖农家菜的小店。这就是湘乡市白田镇车田村4位大学生村官为带领村民致富开设的“网店”。

  章婷是2008年到任的大学生村官,任湘乡市白田镇车田村支部书记助理一职。当她看到该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辟,村级经济不富裕,村民增收困难时,一个开网店的念头从脑海里蹦出来。“家乡颇具特色的天然农家菜资源丰富、自己又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再加上有一个合适的团队,我们为什么不能开家网店?” 这个简单朴实的念头,使她和一起参加大学生村官培训的李文、黄孟、刘理为几个湘乡老乡走到了一起。 不久,一个大学生村官的创业团队诞生了,章婷为团队取了“枣青李黄”这个颇具乡土气息的名字。白天,他们是村官,利用下村走访的时间收集各家各户的私家菜信息;晚上,他们是“店小二”,忙着在网上传菜品照片,联系客户。

  现在,偏僻小山村里的野菜、火焙鱼等30多种土色土香的农家菜,都出现在网上,从而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像章婷这样的大学生村官,湘潭还有不少,他们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积极传播科技知识,提供各种科技致富信息,让农民朋友致富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切实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业致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