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村官”潜心创业带领农户齐增收
杨媚(右一)指导农户嫁接茄苗。(受访者供图)
“杨书记,这是你们今年收的大棚黄瓜啊?长得又长又直,真不错哟。”
“谢谢哈,欢迎你们来我们村蔬菜产地交易市场购买。”
7月中旬,荣昌区吴家镇双流村党总支书记杨媚忙着通过微信、QQ等各种渠道“推销”村里蔬菜大棚产的黄瓜。她告诉记者,今年黄瓜卖相好,但市场行情一般,村党总支正想方设法帮农户销售:“尽可能让大家多挣一点。”
自2011年作为大学生村官来到双流村,杨媚一直潜心于建蔬菜大棚。她牢记“为民示范、带民致富”的创业初衷,努力带领当地农户走上增收致富路。
多方筹资金建蔬菜示范大棚
2011年7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杨媚到双流村担任书记助理:“我坚信搞现代农业有前景,希望通过实践实现梦想。”
在杨媚看来,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双流村是种植蔬菜的好地方。她计划发动农户搞大棚蔬菜,然而村民们对这个满嘴术语的年轻妹儿并不看好:“虽然我们没上过大学,但种菜时间比你年龄都长……”
频频受挫后,杨媚决心自己建示范大棚“用事实说话”。她不顾家人反对,多方筹集资金,甚至把准备结婚的2万元嫁妆也投了进去,最终建起8个种植黄瓜、茄子、番茄的标准化蔬菜大棚。
杨媚和男友在大棚旁用剩下的建筑材料搭了个简易窝棚,起早贪黑精心打理。窝棚冬冷夏热又特别潮湿,清晨起来被子都是湿的,两人头发上全是露水。
冬去春来,杨媚种植的嫁接黄瓜迎来首轮收获。“我永远记得2012年3月1日这一天,我采收了第一批50斤黄瓜,现场卖了180元钱。”
村民们纷纷来看稀罕,有人忍不住问:“这是啥品种?这么早就能收?”“你用的是啥种植技术?”
杨媚的蔬菜大棚一炮打响,越来越多村民主动来讨教秘诀。她见时机成熟,抓紧在村里开办起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免费讲解栽种技术。不少农户逐步转变了观念,跟着杨媚搞起了蔬菜大棚种植。截至目前,整个双流村已建起了400余亩蔬菜大棚。
建田间学校请专家服务群众
“陶专家,麻烦看看我这个茄子怎么光长叶不结果呢?”
“陶专家,我种的黄瓜叶子很黄,请问是咋回事?”
在前不久双流村举办的农技专家会诊活动现场,村里的种植大户李佐全、龙在兵等人围着市农科院来的专家七嘴八舌地提问。专家不仅在活动现场耐心解答,还来到蔬菜基地,“手把手”为农户释疑解惑。
为让村民更好掌握大棚种植技术及现代农业种植方法,杨媚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后建立了田间学校。学校至今已开课50余次,培训当地农户上千人次。之后双流村在区农委支持下建起了蔬菜科技专家大院,邀请市农科院专家每年下村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
2014年,杨媚又牵头成立了“双流村党员技术服务队”,选出10多名有经验、懂技术的种植户,长期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
目前,双流村使用膜下滴灌技术200余亩、穴盘育苗技术100余亩,蔬菜产量明显提高。
重建合作社带领农户增收致富
眼看着村里的大棚越来越兴旺,杨媚又开始思考如何让农民增产又增收:“不能只靠销售商随机收购,必须提高蔬菜的附加产值。”
2014年,杨媚发动村民重建荣昌双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333户村民加入合作社,由村委会主任任合作社理事长。新的合作社不仅完善了章程、财务等制度,还统一制作了会员证和会员卡,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迄今,合作社共为社员统购化肥400余吨、农膜500余件,节约成本超过20万元。
杨媚还带领合作社农户走生态农业之路,先后培育申请了10多个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产品,并且实施订单式特色种植:“比如荣昌城区居民喜欢吃粉红色番茄,重庆主城更喜好大红色番茄,我们就分类进行种植,销售收益更高。”如今合作社年产值已达数百万元,农户们年均增收万元以上。
2015年,合作社争取到专项资金,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合作社服务中心和蔬菜产地交易市场。双流村乃至周边的农户们从此有了设施完备、环境宽敞的免费交易场所,再也不用沿着公路贩卖了。
现在,杨媚又有了新的打算:“合作社正在和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对接,争取实现由我们提供高品质的生态产品,由企业统购包销,真正实现产品统一销售,保障农户持续增产增收。”
- 农家乐乡村游备受青睐 (200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