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80后“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大有作为

来源:保定日报 作者: 刘雪静 任焕茹
  赶到定兴县北田乡西靳村村委,恰好赶上一场“庆祝建党95周年”书法展示主题文化活动。村上精神矍铄的老爷子们现场挥毫泼墨,书写下满腹才情和一腔热情,气氛热烈。“自从赵云他们这帮年轻人上来,确立‘改革创新、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村里一下子有了生机和活力。”村支书张启朋欣慰地说。

  西靳村现在的村委会主任赵云是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2006届软件专业毕业生,现“掌管”着西靳村这个方圆3.2公里,1576户人家,近7000人的大村落。“带领村里父老乡亲奔小康”,成为33岁的他现在的奋斗目标。

  “穷小子”逆袭成自主创业第一人

  2003年,赵云进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学习。在所有人的最初印象里就是一个沉默寡言、安静沉稳的农村小子。那时候他家里特别穷,好容易凑够学费,生活费就完全没了着落,找亲友借钱、靠着老师同学们接济补贴,极度自卑地过着捉襟见肘的窘迫日子。大一下学期,已经“负债累累”的小伙儿,几乎被逼上了生活的绝境,“人穷志不能短,不能总靠别人过活。”看到校园旁的网吧特别火爆,赵云心中有了想法,回村开网吧。说干就干,找朋友借钱,在村里租了间房,租下5台电脑,计算机专业出身的小伙自己拉了局域网,网吧就此开张。

  周一到周五赵云在学校正常上课,委托朋友照管网吧,周六日就赶回家照看生意。不到半年时间,网吧很快回本,赵云偿还了各种欠款,开始回请大家吃饭。不出一年时间,网吧规模扩大到20台,进入完全盈利模式。毕业答辩时,那个当年自卑沉默的小伙,昂首挺胸站在讲台前,特别自信宣告,“感谢生活给我的挫折和磨难,感谢老师同学们的一路帮扶,使我有幸成长为班上自主创业第一人。”赢得了一片钦佩的掌声和点赞。

  “包工头”拼命为村开出致富路

  2006年大学毕业后,经过冷静思考,赵云毅然放弃去北京和留在保定的工作机会,决定回定兴老家打拼,用自己的双手创出一片天地来。他一直有个心结,就是村里的路。西靳村紧邻高速路口,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可就是因为交通不发达,一直没得到很好的发展。当时村间的路况特别差,地面泥泞,坑洼不平,小伙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村里干点实事,修一条像模像样的路出来。”

  怀着这样的心结,2009年赵云组建了自己的工程队,开始尝试揽项目做工程。道路施工、技术标准、作业办法,这个门外汉一丝不苟地学习钻研,亲身实践。前两年他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做,挣到些钱也用来填补更新设备。到了第3年,有了过硬的成绩和良好口碑,赵云的活就忙不过来了。修路工程时限紧张,经常是一天一宿24小时不能睡觉。赵云骑着个小摩托,风里来雨里去,始终坚守在施工现场。后来他换了一辆小车,冬天里夜间施工特别冷,他就在车里放一小棉被,盯守夜间作业熬不住时,让大家轮流跑到车里睡会儿觉。

  凭着这股子拼劲和干劲,西靳村赵云的“铁军部队”很快在整个定兴县打出了名号。“赵家军”吃苦耐劳、作风过硬,赵云干的活,有保障信得过,绝不偷工减料,绝不糊弄差事,绝不延误工期。“我就是那种想翻墙,就先把帽子扔过去的人”。赵云总结自己时说。

  “当家人”用心守护一方水土

  2015年3月,赵云被村民选举为西靳村村委会主任。大家都看好这个负责任、有担当、敢想敢做的小伙。“突然感觉身上的担子一下就重了。”原来一门心思做好工程,拼命奋斗可能更多是为了自己小家的幸福,而现在突然7000多人的大家庭交到自己手上,怎样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赵云深感责任重大。

  上任后,村上工作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怎样做好顶层设计,怎样开展改革创新,怎样有序推进工作,赵云倍感压力。幸好县乡领导给予了他大力的精神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年轻人勇敢放手去做,力争为定兴县树立一个示范样板村。定下这样的目标,赵云带领自己的工程队,重新翻建了村里的老旧破烂房屋,重新翻修、水泥硬化了村里大街小巷的路面,为村民打出了360米的深水井,解决了水源问题。短短一年时间,西靳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村里私家车保有量达到90%。

  为了村里的发展,赵云不断谋划实践着,招商引资,与央企中广核合作,建电厂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发展旅游经济,以绿色农业为基础,将田园度假、观光采摘等都市消费热点纳入其中;重点打造“学农基地”项目,让城市孩子真正走到田间地头……赵云还积极联系母校老师,共同探讨“学农”项目推进模式。

  “晴耕雨读,采菊东篱”,是赵云心中最向往的田园生活,在自己热爱的村庄里土地上,带领父老乡亲打造这样的理想国,是骄傲的也是幸福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期待赵云心中的蓝图,尽早变成美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