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管理学院”交换生“留学”到乡村
图为陈聪(左二)在蟹塘边与农户交谈。
图为李军强下田帮助农户除草。
暑假,不少大学生参加各种“交换生计划”,争先到欧美高校“留学”,然而,来自江苏大学管理学院的在校研究生首次踏上了“农村交换生”项目,项目源自该学院的“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实践团,该团队组织了广西、湖南、江苏等共7省9名大学生展开活动,其中湖南与江苏的“农村交换生”项目于7月22日至8月10日展开,20天时间里,他们分别交换到苏南和湘中农村“留学”,探寻美丽乡村的建设经验。
奔富村长见识
来自湖南祁东的陈聪是这次“农村交换生”项目的首倡者,也是第一批“交换生”。她“留学”的地方是南京市高淳区的农村。
刚到第二天,陈聪就开始行动,十几天功夫绕着村子转了十几圈,陈聪说:“公共地治理向来是农村治理的难题,但在这里却不用担心,村里的祠堂改造、修路、水利设施、老年活动中心等,都是村民通过举办庙会、舞龙、唱戏等方式筹集经费,村民喜欢讨个彩头,更想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地,陈聪最关心的还是“美丽乡村·卫生整治行动”,据陈聪介绍,以前高淳农村的水沟臭气熏天,河里到处是垃圾,但是这几年镇上针对性地开展了饮用水安全、水产养殖、水环境治理等专项宣传行动,镇里出钱雇佣本村人员早晚各收一次垃圾,村民在家门口准备一个垃圾桶,垃圾送到镇上回收站集中处理。当地村干部祖小民告诉她,村民的卫生意识是水源,政府的整治行动是管道,乡村卫生治理须村民和政府双管齐下,方可持续。
除了乡村卫生综合治理,当地村民的精神状态更是给陈聪留下了深刻印象,陈聪说:“高淳村民的生活很饱满,无论是老幼妇孺还是青壮年,大家都有本职工作,整个村子很有干劲,没有村民无所事事的现象,自然社会治安、村民生活也更和谐了。”
陈聪在这里生活的几天中,对村里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在她看来,当地村民积极的生活面貌主要得益于当地人懂得因地制宜。前几年,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所以村里基本只能看到老幼妇孺,但是这几年,在乡镇统筹规划下,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开展生态水产养殖,这样一来,青壮年大多留在家中经营自己的一份事业。同时,水产养殖带动了水产育苗、草种培养、水产饲料等众多周边产业,当地村民在水产养殖业的带动下,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日子有了盼头,自然都洋溢着笑脸。
进大山当“支书”
作为交换的对象李军强,则来到了湖南省祁东县延塘村的陈聪家。陈聪的姑父肖瑞民是村支书,当陈聪姑父将此次活动跟村民介绍以后,乡亲们都争先恐后地要来村委会看看这个来自苏南的研究生小伙,听他讲讲苏南的乡村生活。李军强在肖书记的邀请下,给村民聊了足足一个下午,过了一把“村支书”的瘾。
在延塘村的几天里,李军强走到哪里都成为焦点,在布满垃圾的河道边,在泥泞不堪的小道旁,在老人成堆的树荫下,在无人问津的田间地头,李军强都会把当地的情况和自己的家乡作比较,详细地告诉村民苏南农村的治理经验。
李军强说:“村民们见到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苏南农村真的和新闻联播上播的一样好吗?”李军强心里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自己家乡被乡亲们羡慕,担心的是湘中农村的治理,道阻且长。住在陈聪家的这几天,李军强看到了矿山开采后留下的残垣断壁,看到了农村老幼的无助眼神,看到了公共卫生无人问津,看到了脏乱颠簸的公共交通等等。这里的大山曾蕴藏丰富的铁矿,而如今只留下残破的荒山和村民的职业病,矿主走了,村民的生活只是原地打了个转,继续过着艰涩的生活。在李军强眼中,这里曾经是发展的最前线,但是现在,却到处是发展留下的伤痕。
如今,“苏北计划”、“大学生村官”、“硕师计划”等一系列大学生下乡活动正在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更需要“送智下乡”,国家在提倡精准扶贫的同时,大学生下乡,尤其是更高学历的大学生带着自己家乡的建设经验“精准下乡”更是眼下高校教育的有效探索。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周存君老师告诉笔者:“美丽乡村交换生计划是我校学生积极探索乡村建设的有益尝试,我们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知识,自己家乡的建设经验带到广大的中西部农村,让更多乡村能够享受到农村深化改革的成果。”
- 农家乐乡村游备受青睐 (200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