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网十周年征文】 一个村支书的中国梦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赵安之
  一个村支书的中国梦
 
 
 
 
  他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乡村实践者——拥有管理学、法律双重学科背景的“高材生”,在留学移民已成时尚的当下,却偏偏“逆潮流”而动,选择将人生中最宝贵的三年留在了我国西北部乡村贫瘠的黄土地上。
 
  他是一个笔耕不辍的“学者型”村支书——赵安之曾领导和参与了一个农村社区的权力运行、资源分配和生产生活。精准扶贫、互助资金、农业保险、乡村司法、民主下乡,他吸收响应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前沿理念,并将其内化于自己的基层实践,试图为这个偏远乡村的发展寻找到一条与时代接轨的现代之路。
 
  他是党在乡村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基层干部的代言者——虽然乡村干部这个群体常以负面形象见诸报端,但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拿着低工资却干着繁琐工作的普通工作者,他们奋战在这连接国家政权与民间社会的后一公里,却鲜少发声。赵安试图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揭掉这个群体身上被误读的标签。
 
  他是一个包含人文情怀而不乏理性思考的写作者——在他这里没有泛道德式的批判,没有空洞的煽情,赵安之始终带着参与者、实践者的视角,不执念于“应该如何”,而是身体力行地“怎么去做”,体味着黄土地上农民的苦与乐,也尽尝乡村试验的喜和悲。
 
  (来源:中国法制出版社)
 
 
  三年时间,不算短。
  想要总结,也绝不简单。
 
  24岁至27岁,黄金一般的岁月,永远定格在了这个西部偏远的贫困村庄。
 
  2012年,25岁的我来到甘肃省镇原县祁川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三年来,我带领当地群众修村路、改电网,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小尾寒羊养殖与饲料青贮技术,并大力培育水地育苗和设施瓜菜等农牧产业;创办了当地第一家实质意义上的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并担任第一任理事长,为当地群众创业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组织群众以民主方式选举村民小组长、村委会主任,着力改善当地的政治生态;建成庆阳市第一个惠农政策落实示范村,使低保评议、危房改造等民生事业渐入正轨……2015年经庆阳市委组织部选派,作为优秀年轻干部挂职兰石集团工会办公室副主任。
 
  基于我过去较为丰富而多元的学术背景,和深刻而长效的基层实践,通过历时五年的酝酿、检验、创作、修改,终于写成了这一部准学术著作《祁村奋斗——一个村支书的中国梦》,该书内容涉及精准扶贫、产业开发、乡村金融、农业保险、民主下乡、惠农新政、乡村司法等众多新锐话题,紧扣时代脉搏,呼应顶层设计,代言底层心声,是一部从学术角度全面系统的阐述乡村诸多社会问题的作品。如果说这是一场试验与奋斗,那么这本用激情和勇气写成的书,将是铁血与峥嵘的见证! 
 
  1.微观视野与宏大叙述
 
  一个村庄就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切片。为了获得研究农村问题的“现场感”,有人去调研、去访谈、去考查、去居住、去参加生产,并涌现出了《江村经济》、《岳村政治》、《黄河边的中国》、《中国在梁庄》等堪称经典的辉煌作品。但与上述“由外向内”的“嵌入式”的“入场”方式不同的是,我通过历时三年,担任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亲自领导和参与一个社区的权力运行、资源分配、生产生活,以一种独特的“由内向外”的“内生式”的“出场”方式,高度自觉的研究和记录了这一耐人寻味的实践过程。
 
  同时,企图摒弃长期以来,围绕国家与社会层面而展开的,有关大民主、大法治、大自由的空洞批判、抽象探讨、宏大叙述,而以“解剖麻雀”的研究方法,以一个村庄为起点,从村庄权力组织形式的构建、村委会主任的艰难选举、“低保”评议引起的纷扰、扶贫攻坚的利弊得失、“互助资金”的蹒跚步履等等细小之处落墨,以一个村官的“微角色”,身体力行的去践行“微民主”、“微法治”、“微金融”等理念,并以此构建“微政治”的治理体系,和“微经济”的后发模式。治大国如同烹小鲜,一个村庄的发展史就是一个县、一个省的发展史,甚至是整个共和国的标本与缩影。
 
  2.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
 
  在传统的官僚队伍中,“思考”从来被认为是领导者的特权,而基层干部更应该以执行命令为天职,但凡有所思辨,都是多余、是浪费、是徒劳,不被认可、不被赞成、没有市场,甚至会被视为另类、斥为异端,我也常常因为爱思考、善动脑、勤写作的“坏习惯”,被目以为不懂事、不成熟、缺乏政治觉悟。
 
  顶层设计强调的是制度与政策的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但它不可能也没必要对各个层级、不同地域的特殊情况进行事无巨细无所不包的规定,也无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它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反复修正、检验、至善的发展过程。基层工作者处在上传下达的最前沿和第一线,对政策的利弊得失拥有最宝贵的一手资料,他们的探索与反思往往最接地气、最合实际。不仅要对“试对”的进行褒奖,也要对“试错”的给予宽容,尊重地方、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同时,敢说真话,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答案、求得真知,这才是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上而下”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基层探索要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这是一本以基层探索为主题的作品。
 
  3.天下良吏与土豪村霸
 
  关于乡村干部道德败坏、贪污腐败、欺男霸女、苍蝇满天飞的报道时常诉诸报端,不可否认某些基层干部政治素质不高、执政手段粗暴,甚至违法犯罪侵犯人权也绝不在少数。但这并不足以说明所有底层官吏都是土豪村霸,而恰恰相反的是,绝大多数基层干部都坚守在偏远山区、穷乡僻壤,在平凡岗位上、在艰苦环境中,他们工作繁重、收入微薄、升迁无望,也是真正的弱势群体。社会不仅仅应该歌颂英雄和伟人,也应该为拼在基层的无数平凡人点赞。
 
  我常将县、乡、村三级(准)政权称之为“黄金三级”,是国家政权的坚固柱石,是连接国家机器与民间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对上承担着繁重的执政事务,保证党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对下治理乡村维护一方稳定,发展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这些工作的完成,靠的正是无以计数、默默无闻、声名狼藉的基层干部。那么这个数以百万计的庞大群体到底从事着一些什么工作,拥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神秘面孔?截至目前,尚没有一本能为乡村干部代言的书籍,我以为发出声音以正视听成为必要,并以此书向社会传递满满的正能量,告知世人,这才是新时期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才是干部队伍的决大多数!
 
  4.理性实践与道德批判
 
  “泛道德式批判”总是一种时髦的立场,它一上来不问操作只问操守,不问道理只问道德,这样的口吻总是占据着感情的制高点,总是太文学、太政治、太煽情,而缺乏冷静思考、务实钻研、理性实践,是一种懒惰的思维方式。我常常对那些感性化的写作姿态,保持着应有的谨慎。现实世界往往错综复杂,很多问题的出现总是众多历史矛盾与制度缺陷长期累积的结果。没有乡村社会的一盘散沙,哪来村官专制的温床;没有“下面不能”与“上面干预”的双重困境,哪来“村民自治”的举步维艰;没有公有制银行的金融抑制,哪来民间高利贷的肆意猖獗;没有财税体制的弊病,哪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与高房价的并存;没有养老制度与劳动力市场的割裂,哪来举国上下非理性的公务员热?这一切与执政者是否拥有一个煽情的姿态,并没有多大关系,重要的是能找得到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如曹锦清所言“都喊着要过河,却没有人去造船”,不要光停留在“应该如何”的多嘴多舌之中,而是应该更加关照“怎么去做”的问题。这是一本拒斥道德批判,而专注与理性实践的读物。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论述以来,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阐述自己的中国梦,人民网推出了百名部长、百名书记、百名专家畅谈中国梦的活动。我虽然身份卑微,但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当然有属于一个西部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的中国梦:
 
  我梦想祁村在经济建设上: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苗木产业能有更好的销路,养羊产业能有更大的提升,公共设施能做好维修管护,互助资金能逐步发展壮大,改造传统农业必先改造传统农民。在政治建设上:村级财务能阳光透明的运行,惠农政策能不折不扣的落实,村民的民主权利能够理性有序的实现,群众的合理诉求能有顺畅的表达渠道,村干部的权力最终能关进笼子里。在社会建设上:适龄儿童能按时入学,贫困家庭能应保尽保,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能惠及更多的群众,村容整洁能靠每一个群众来自觉维护,乡风文明来自于大家齐心协力的携手共建。
 
  三年前,我因一个偶然机缘来到乡村,在留美访欧、投资移民已成时尚的当下,这种选择在很多人眼里就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但在基层一线数月成年的钻研和摸索,让我认识到“三农”问题的复杂程度远比想象的要艰巨和曲折的多,当然收获有大有小,至少从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猛将必发于行伍,宰相必起于州县。对这份事业的热血与忠诚,常使我彻夜难眠,甚至泪流满面。十年来,虽然深造之路艰难曲折几经废弛,却始终没有放下过书本,并且用这种笨办法、苦功夫、蠢方式在实践第一线,苦读社会这本大书。且不论这份经历能带来多少政治上的机遇,重要的是,它在我人生中的样本价值,早已意义非凡!
 
  赵安之  甘肃省镇原县祁川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