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征文】第一书记将精准扶贫进行到底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
  “学者型”第一书记:将“精准扶贫”进行到底
  文\赵安之
 
  甘肃省自2012年以来,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扶贫攻坚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白热化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以甘肃省镇原县城关镇年轻后备干部的身份,经组织选派前往离县城9公里的一个贫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初到村上时,该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山区道路不通,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电网改造欠账较大,农业产业培育滞后。上任伊始,我认真调研村情户情,掌握村级经济的基本情况,梳理扶贫工作的思路和入手点。但是最大的困难在于,项目建设规划到底应该如何来做,才能使上级投入的扶贫资金高效利用,才能确保项目选择群众满意,才能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我带领团队摸索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方法和案例,核心思想就是将“参与式”扶贫的概念融入到“精准扶贫”之中,通过贫困地区群众的广泛参与、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来为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开发,出谋划策。项目规划实质上就是一个“公共选择”的问题,群众是一个集体的概念,群众的愿望并不总是一致的,那借用何种工具才能让各类人群充分表达,并有效收集、客观统计、全面反映呢?如果只是些杂乱无章的争吵,而难以形成有价值的公共决策,就只能算是“无效参与”,那么怎样能让“参与”变得更加简便而高效呢?我设计了一种名为“投石计票”的方法,保证了参与的公平、透明、简便、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的技术难题,并且充分关照妇女、老人、文盲等各种特殊群体的发言权和参与权,给予每一个关爱集体的个人平等表达意愿的平台。
 
  2013年元旦,我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讨论产生10项拟实施的项目,包括4项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农电网改造、小康农宅建设;以及6项扶贫产业项目:养羊产业、养猪养鸡养牛等其他养殖产业、苹果栽植产业、设施蔬菜、苗木产业及其他项目。将10件待选项目制作成卡片,匹配简易明了的图片,将10个标识牌放在10个小盆中,农民以石子为选票,将自己的石子(选票)投到心仪的项目盆中。这次“投石计票”选项目的群众大会,分6个会场分头召开,共收集选票729张。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需求占总票数的68.32%,水利建设为众多小组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道路建设和农电改造依然是日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开发项目的需求占总票数的31.68%,其中苗木产业为特色产业,而养羊产业,及养牛、养猪、养鱼等其他养殖产业都不乏兴趣。
 
  无疑这是一场深入而广泛的摸底调研,充分而详尽地反映了全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开发上的投资需求和发展愿望,既是对过去全村发展情况的一次精确摸底,也为下一步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指导。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建设,按照各个村民组的投票结果进行投资布局和产业扶持。尤其是产业培育方面应该充分尊重各个村民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产业背景,对群众认可度较高的产业,同等力度给予扶持,形成特色产业群,而不可厚此薄彼,盲目指挥。
 
  在担任第一书记的三年时间里,我不仅仅在精准扶贫中创新了很多新思路,而且在农村金融、惠农政策、乡村司法、民主下乡等领域都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思考和创新。而且还将这些研究心得整理成书,命名为《祁村奋斗——一个村支书的中国梦》,并于2016年年底,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当地群众亲切的将我称之为“学者型”村支书。引用原镇原县城关镇党委书记李四科的评价:“自赵安之通知进入城关镇以来,党委、政府从高度重视人才和锻炼年轻干部的角度,委派他分别担任五里沟村、祁川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在村支书这个岗位上,他能干、爱学、肯吃苦,一干就是三年,如今已是成绩斐然硕果累累。赵安之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年轻干部树立了榜样”。
 
 
  作者简介:1987年生,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中共党员。兰州大学管理学学士,兰州大学法律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硕士。2012年起,先后担任中共庆阳市镇原县城关镇五里沟村、祁川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城关镇团委书记等职务,现挂职甘肃省兰石集团工会办公室副主任。2016年11月出版代表作品《祁村奋斗——一个村支书的中国梦》(中国法制出版社,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379165),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