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大学生村官崇华圣逐梦路上的领路人
2013年7月,他大学毕业,由于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被河北省教育厅评为“2011-2012年度河北省省级三好学生”、“2013年度河北省省级优秀毕业生”。刚毕业,他便被北京湛腾科技有限公司予以录用,因工作业绩突出很快晋升为项目经理,他的成功成为学弟学妹们的励志榜样。然而当衡水市委组织部门打来电话,通知自己被录取为大学生村官时,他不顾亲戚朋友的劝阻,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城市的“白领”生活,选择回到家乡干事创业。
他来到鹿豕村已有三个年头,三年里,他的身影活跃在村庄建设的各个领域,他的足迹遍布村庄街巷的各个角落,他带领村民发展核桃,种植苗圃,探索燕麦,将这个“河北省规划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打造成了省级核桃示范村,千亩苗圃种植村,燕麦种植领头村。
2016年10月他参加了由中组部和农业部联合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培训期间他被委派担任培训班班长一职,并作为优秀学员在结业典礼上发言,发言时他引用习总书记的话,“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进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在不断的蜕变和磨砺中,用真诚无私的为民之心践行着“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服务理念。
精准施策:助力脱贫攻坚
鹿豕村共有贫困户89户,其中包括五保13户,低保44户。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尽快让他们全部脱贫是崇华圣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一直在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崇华圣首先对鹿豕村的村情作了深入的调查,通过入户走访形成了一万余字的《鹿豕村调研报告》,他发现村里长久以来,一直维持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农民一家一户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传统作物,种地收入仅能维持一般生活,多数农户摆脱不了因病致贫、因老致贫的困境,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线以下。崇华圣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就必须摈弃惯性思维,在精准上下功夫,在产业上作文章”。
那么选择一个什么产业?崇华圣开始上网查询各类相关资料,请教行业专家和种植大户,对比研究当地设施蔬菜、果品、苗木等多个种植产业,发现核桃具有耐寒节水、抗病虫能力强、管理要求低等优点。与此同时,他自掏腰包对当地土壤、气候等进行测量分析,发现当地土质较松、肥力较高、湿度适中,十分适合核桃生长。他将发展核桃产业的想法告诉了村支书,两人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村支书充分认可了发展核桃的可行性。
然而,有些村民对发展核桃产业持怀疑态度,认为种植核桃见效时间长,前景不好预料。大家伙还纷纷把邻村村民苏和平的例子搬出来:苏和平2009年曾种植过100多棵核桃树,由于品种选择不佳、缺乏技术指导,平均每棵树收获不到5斤核桃,种了几年就全部刨掉了,赔了不少钱。苏和平的失败经历让村民对种植核桃有很强的抵触情绪,进而也影响了一部分村民的发展信心。
为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崇华圣想用事实说服大家,或许只有亲眼所见才能让大家相信种核桃也可以发家致富,于是他决定带领大家出去参观学习。他一边积极的与核桃种植先进地区的部门进行联系,一边寻求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最终,于2015年4月份组织了村干部、群众代表到石家庄深泽、栾城等地,实地查看核桃树从一年生到五年丰产期每个阶段的种植管理,让当地种植户现场讲解,用事实说话。通过参观考察,群众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一致相信只要选对品种、技术到位、管理科学,种植核桃大有可为,不仅能摆脱贫困,更能发家致富奔小康。
崇华圣与村“两委”协商后决定,由致富带头人和村干部牵头,把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兴隆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家抱团发展核桃产业,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鹿豕村现种植薄皮核桃“辽宁一号”400余亩。在此期间,为了确保成活率,崇华圣多次邀请河北省林科院核桃专家毛向红教授,到田间指导核桃种植技术。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核桃苗成活率在85%以上,明显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崇华圣饶有兴趣的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核桃苗一般3年后结果,第5年到达高产期,预计亩产可达500斤,以当前市场每斤15元的收购价售出,每亩可获得7500元收入,村民预计实现增收200余万元。”
为了实现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崇华圣还鼓励农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核桃林间种植辣椒、花生、豆类等农作物,既不影响核桃生长,又能增加农民收益,以短养长提高林地综合效益。
除此之外,他还带领群众发展苗圃种植达1000余亩,大棚蔬菜200余亩,探索燕麦种植100余亩,累计为村民创收百余万元。
默默奉献:真情化解民忧
2016年2月2日,留守儿童沈学洋的爷爷乐不拢嘴的拿着奖状找到了崇华圣,硬拉着要他去家里吃饭。沈学洋的爷爷感激地说“要不是华圣,俺这孙子可拿不上奖状,看,全班第一名,真是高兴啊,太感谢他了!”
在一次入户走访时,崇华圣注意到了留守儿童沈学洋的问题,由于孩子父母都在天津打工,常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也许是年龄之间的代沟,爷孙俩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以致学洋性格异常孤僻,学习成绩也十分不好,于是他主动找到了沈学洋的爷爷,提出给小学洋辅导功课的请求,一时间学洋的爷爷高兴的说不出话来。
崇华圣回忆道:“开始时这孩子比较怕生,还需要爷爷一同陪着才肯学习,随着不断的与他进行交流谈心,时不时的陪着他通过手机与其父母视频聊天,慢慢的孩子的性格逐渐活波开朗起来。”如今的小学洋一遇到问题总是主动前来请教这个村官老师,逐渐的孩子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我可喜欢崇老师了,好多题班上的同学都不会,我会。”沈学洋兴高采烈的说,“班主任老师说了,谁考第一让谁当班长,下学期我要当班长啦!”
谈起对这名大学生村官的看法时,村民沈尚勇有说不完的话,“华圣这孩子真没的说!平时对我们村里的这些困难户特别关心,谁家孩子生个病,他就会买些牛奶、鸡蛋之类的去看看;谁家结婚添孩子,他就会去随个份子钱。时间一长,我们就把华圣当成了自家人,有什么困难就直接找他。前两天,我孙子在县城住院要做手术,天气这么冷,我也没有交通工具,急的我团团转,这孩子知道后,早晨连饭都没有吃就把我送了过去。”另一村民还指着村南头的一处新房说:“这是今年危房改造工程给我建的新房,是华圣这孩子跑前忙后帮我申请的,这不前几天刚刚建好,我正要搬进去,真是太感谢他了。”
然而当崇华圣谈起家庭和父母,他却感觉特别内疚,“平时忙村里的事,父母顾不上照顾,母亲身体不好,最近又患了一场病。哥哥在北京工作回一趟家非常不容易,而我离父母这么近,甚至比哥哥回家次数还要少”说到这,这个坚强的小伙子眼睛里有些湿润,他告诉我们,“我父亲经常在电话里给我说,你专心工作,你母亲有我呢。你是一名村官,凡是要多考虑鹿豕村这个大家庭,而不是你的小家。”他把父亲的话牢牢记在了心上,立足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岗位,尽职尽责勇于担当,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和称赞。
勇于突破:提升村容村貌
“可以说小崇同志,入职三年来,很少回家,多次放弃节假日和休息的时间,与村干部一同参与到村里各项工作的建设中来,做事踏实,为人实在,大伙打心眼里都很佩服他。”村党支部书记沈世明感慨的说。
回忆起最初来到村里的情景,崇华圣深有感触地说,“村里街道坑坑洼洼,垃圾遍地,道路两旁杂草丛生,尤其是晚上也没有路灯,天一黑村民基本上就不再外出,像跳广场舞之类的娱乐活动那就更是一种奢望!”
说干就干,在他的提议下,村“两委”第一次召开了村庄规划建设会议,之后的两个多月里他多次前往县乡两级跑办农村基础设施扶持项目,共争取各项扶持资金达50余万元。首先修建了通往鹿豕小学300m长的水泥公路,解决了孩子们上学行路难的问题;随后相继安装了村南北街和东西街太阳能路灯共54盏,解决了村民夜晚出行不便的问题,同时种植了沿路景观树木法桐、龙爪槐、桃树共360棵,沿路景观植物海棠、木槿约400平方米。
2016年,又修通了鹿豕小学通往村十字街长约350米的村级道路,粉刷沿路墙体6300 m2,处理各类生活垃圾400m3,既美化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又极大的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华圣这孩子别看瘦瘦的,干劲儿可足着呢。”村民沈海珊回忆道,“当时我们认为他刚大学毕业,穿的干干净净的,这种建筑施工的脏活累活他肯定不愿意干,没想到这孩子,说干就干,主动下工地,很能吃苦,我们大家对他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转变。”除此之外,村里还建起了便民服务室、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看着村容村貌一点点的在变化,大家对他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没有华圣到处奔波,哪来这么大的变化呀!”群众感叹着,纷纷为这个小伙子竖起了大拇指。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谈起未来崇华圣坚定的说,“通过我们的努力,我相信鹿豕村的逐梦之路终究会圆梦”。
- 农家乐乡村游备受青睐 (2009-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