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舍小家、顾大家”彰显小村官大情怀

来源: 作者:
  他是一个85后的大学生村官,2007年7月他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带着青春与知识,从东北的城市奔赴到西北的农村,做起了西部计划志愿者;2011年9月,他又响应党的号召,到盐池县冯记沟乡汪水塘村做一名大学生村官。他就是盐池县冯记沟乡汪水塘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刘石森,自2013年11月11日上任以来,他心里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无私奉献,清正廉洁,面对重重困难,精神不倒,信念不动摇,为汪水塘村的发展倾注了心血,以自己的行动,为全村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2014年9月23日,他像往常一样在村部里忙碌着工作,因为近期要迎接中央巡视组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而就在当日,他接到了吉林老家爷爷病危的通知,原本准备晚上就乘火车回老家,可村里的档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于是他连夜通宵加班,第二天上午将所有档案盒逐一检查一遍后,才坐上去市里的班车,再导晚上的火车回东北。
 
  当刘石森两天两夜的奔波抵达长春时,吉林家中传来爷爷去世的消息,他哭了,要是当天抛下工作不管,直接回家是不是可以见到爷爷最后一面?可刘石森并没有丢下村里工作,而是尽了自己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一份责任;2016年2月1日,还有五天就春节了,他想着回去陪奶奶过春节,因为爷爷去世后,每年的春节都只剩下奶奶一个人。
 
  可单位要筹备一个大型会议,刘石森作为前期筹备工作人员,没有如愿回老家过年,留在单位忙着会前的准备工作,就在春节前两天,这个会议临时决定年后再开,于是,他只能留在单位过年并担负春节值班工作;2016年2月25日,筹备的会议圆满落幕,而会议的当天,也正是刘石森表妹大婚的日子,会议前一天晚上他还在通宵打印会议资料,那种有家回不去、有事丢不下工作的滋味,他也只能咽到肚子里,面装坚强;2016年5月9日,是刘石森爷爷下葬的日子,因为他爷爷去世的时候赶上闰月,按照当地习俗要推迟一年下葬,奶奶也一直与大孙子沟通,把下葬的时间再拖拖,等大孙子不忙了,请假回老家把爷爷下葬,让他老人家入土为安,最后日子定在“五一”后,姑姑们也筹备着。
 
  “五一”前后村上就忙开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走村入户,了解建档立卡贫户的基本情况,落实措施,制定脱贫计划等等,他最终还是没能回去给爷爷下葬;2016年5月10日,爷爷下葬的第二日,是刘石森的31岁生日,晚上与好友吃饭的时候,他再也按耐不住自己内心的痛苦,他眼角忍着泪说:“为了工作,爷爷去世不能及时回去;为了工作,春节不能回家陪奶奶;为了工作,妹妹大婚回不去;为了工作,爷爷下葬也没有回去,我真的太不孝了……”。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他,背井离乡已近九年,一年只能回一趟家,甚至两年回一趟家,但是他在工作上,始终坚持先公后私,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群众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在今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与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了解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分析致贫原因,并将贫困现状梳理归类,根据分类情况,确定对不同对象的帮扶办法,主要在特色农业种植、滩羊养殖、技能培训提升、等方面制定帮扶措施,千方百计带动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同时,对未脱贫的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定人定户进行帮扶监督,要求18名有发展能力的党员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与行政村签订脱贫攻坚帮扶监督责任书,人均帮扶监督2-3户贫困户,力促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在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他勇当“学做先锋”,提前行动起来,为党支部制定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两学一做”协调小组,安排了学习计划,为全村党员讲党课、佩戴党徽、发放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为老党员送去学习资料,组织全村党员参加专题讨论等等,让每一位党员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中不掉队。
 
  同时,刘石森也以“积极进取、真诚实干、敢为先为、亲民为民、砺志笃行”的价值追求展现村官风采、争做合格党员。
 
  几年来,刘石森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工作上兢兢业业,是一个时时刻刻为村民着想的热心人,他用爱心和真情换来了村民的一致认同。
 
  他这种扎根农村、甘心奉献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情怀,倾入工作的满腔热情,深深打动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懂,也都了解。
 
  盐池县冯记沟乡汪水塘村党支部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刘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