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长效机制 为大学生“村官”打通更多的出路
来源:半岛网
作者:朱海滔
目前,北京市面向2006年到村任职、今年完成首期三年聘任协议的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考公务员工作正在报名当中,这是北京市为安排好即将“卸任”的大学生“村官”而采取的一条重要举措。据介绍,今年,北京市2006年选聘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即将合同期满“卸任”。北京市已初步为这批大学生“村官”谋划了七条“出路”。 5月8日 《人民日报》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8%,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4%。全国有60多万个村庄,村“两委”负责人年龄普遍偏大,学历水平更有待于提高。面对建设新农村艰巨任务,急需一大批具有开拓思维和知识文化的青年人。 同时,农村也是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熟悉社会的好课堂,是培养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
为此,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省份就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号召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广阔天地工作。2008年,中央也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截至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
这些充满理想、充溢激情、充盈活力的青年学子走进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专长和农村资源、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带头创业、带领农民创业。有的充当农业技术员,带领农民发展致富;有的搭建现代信息平台,创新农村发展模式;有的担任“农民律师”,用法律武器维护农民权益;有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他们立足农村,深入基层,用知识、活力和观念,在服务“三农”中,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大学生立足农村,奉献基层,全国各地都出台并不断完善了不少政策和规定,为大学生“村官”搭建成长成才的坚实舞台。但我们看到,大学生“村官”3年之后都面临就业再选择,不少大学生“村官”最大的困惑就是将来的出路在哪里?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关键,就是我们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人才的通道阻塞,使得基层工作人员的发展空间小、晋升机会相对少,他们担心自己一旦沉下去就很可能上不来,因而不少大学生不敢下,也不愿下。
因此,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走向农村,除了要做好“选拔”工作,让大学生“下得去”,更需完善“运行”机制,让他们能“流得动”,感觉到“前途有盼头”。这就要像北京市那样,要为大学生“村官”谋划好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在卸任后的出路上,打通更多的通道,实现大学生“村官”既“下得去”同时又“上得来”的良性对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让那些走入乡村的热血青年感觉事业有干头、工作有劲头、前途有盼头,从而最终极大激发大学生“村官”群体的整体活力,从而更有力地吸引大学生主动流向农村,让农村变人才“洼地”为人才“高地”。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8%,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4%。全国有60多万个村庄,村“两委”负责人年龄普遍偏大,学历水平更有待于提高。面对建设新农村艰巨任务,急需一大批具有开拓思维和知识文化的青年人。 同时,农村也是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熟悉社会的好课堂,是培养锻炼人才的重要阵地。
为此,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部分省份就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号召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广阔天地工作。2008年,中央也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截至2008年底,全国在任大学生“村官”总规模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有247个县(区、市)已经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
这些充满理想、充溢激情、充盈活力的青年学子走进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专长和农村资源、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眼界宽、信息灵、思路活的优势,带头创业、带领农民创业。有的充当农业技术员,带领农民发展致富;有的搭建现代信息平台,创新农村发展模式;有的担任“农民律师”,用法律武器维护农民权益;有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他们立足农村,深入基层,用知识、活力和观念,在服务“三农”中,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大学生立足农村,奉献基层,全国各地都出台并不断完善了不少政策和规定,为大学生“村官”搭建成长成才的坚实舞台。但我们看到,大学生“村官”3年之后都面临就业再选择,不少大学生“村官”最大的困惑就是将来的出路在哪里?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关键,就是我们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人才的通道阻塞,使得基层工作人员的发展空间小、晋升机会相对少,他们担心自己一旦沉下去就很可能上不来,因而不少大学生不敢下,也不愿下。
因此,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走向农村,除了要做好“选拔”工作,让大学生“下得去”,更需完善“运行”机制,让他们能“流得动”,感觉到“前途有盼头”。这就要像北京市那样,要为大学生“村官”谋划好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在卸任后的出路上,打通更多的通道,实现大学生“村官”既“下得去”同时又“上得来”的良性对流,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让那些走入乡村的热血青年感觉事业有干头、工作有劲头、前途有盼头,从而最终极大激发大学生“村官”群体的整体活力,从而更有力地吸引大学生主动流向农村,让农村变人才“洼地”为人才“高地”。
延伸阅读:
- 大学生村官不是简单的知青下乡 (2009-05-08)
- 做一名群众满意 组织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 (2009-05-08)
- 真正做到肯干实干会干,大学生村官一定能有所作为 (2009-05-08)
- 浅谈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2009-05-09)
- 大学生村官创业"零成果"问题出在哪? (2009-05-09)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