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村官”的“和而不同”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卓凯
长期以来,人才短缺作为一个瓶颈性的制约因素影响农村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通过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选派机关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培养农村本土干部等“外引内培”的形式,不断优化农村人才结构,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维护了农村稳定,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干部。

  多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年轻干部培养训练工作和基层发展建设,先后6次选派248名干部到基层锻炼。近日,江苏又采取市县区联动方式,公推公派112名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任期三年。这批年轻干部平均年龄30岁,其中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41人,农林类专业32名,理工科54名。此种情形下,本地农村就出现了机关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和农村本土干部三种群体,从“和而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能,加速推进农村发展。

  一、三者的“和”。这里的“和”指的是“和衷共济、齐心协力”。无论是农村本土干部、机关选派干部,还是大学生“村官”,作为广大农民的“领头雁”,有着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指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一起播洒汗水,收获希望。

  二、三者的“不同”。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三者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表现出了等方面有所“不同”。首先,对于机关选派干部来说,由于在长期在机关工作,政策理论水平较高,协调能力较强,社会资本较为充裕,但基层实践经验较为欠缺。到农村任职,为下选派干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施展个人才能的广阔舞台,能大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理论强、实践弱的问题。其次,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年纪轻,见识广,层次高,眼界阔。但是大学生村官也有自己的劣势,阅历较浅,经验不多,吃苦不够,情况不熟,需要在艰苦环境中进一步锤炼、摔打。再有,对于农村本土干部来说,他们长期在农村工作,基层经验丰富,熟悉农村情况,群众基础好。但也存在着能力不够强、眼界不够宽、思维不够活等问题,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质。

  三、以“不同”求“大同”。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关键是要在“不同”基础上,形成共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最大合力。首先,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要正确认识到农村任职的积极意义,杜绝“镀金”思想,要珍惜农村到任职的大好机会,与农民打成一片,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尽快使自己成熟、成长起来。其次,农村本土干部也不要认为选派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到农村跟自己“夺权”来了,工作上不配合、生活不关心,而要真正体会上级组织的良苦用心,为他们发挥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以“和而不同”的态度来认识和处理选派干部、大学生村官、农村本土干部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谐相处、扬长避短、相互学习,共同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江苏宿迁市委市级机关工委 卓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