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意识基础上要勤“松土”

来源:中国网 作者:尹国营

从天之骄子到“泥腿子”,大学生村官刘子龙扎根山村不容易。给村里安电子眼,他与干部攀树、爬墙、扛木梯;为了贫困山村富起来,他跑项目、做规划,与村民一起摸爬滚打。刘子龙之所以成为村里的“香饽饽”,关键是他投入了真情,干的事儿接地气。(人民日报  9月6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生村官要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刘子龙、张广秀、保虎等一大批优秀大学生村官,心系群众,扎根基层,主动走进田埂阡陌,利用自己的所学和特长,积极为建设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作贡献,以实际行动向习总书记、向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然而,仍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心不在村,根不往农村扎,身不在农村留,千方百计的考离农村。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大学生村官自身有关,一些大学生把“村官”当成工作的跳板,作为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一条捷径。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乡镇截留,名字虽到村但身子还在乡镇;前途渺茫,聘期满后“无路可走”;没有实权,被百般抵触等问题,都束缚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长远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让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需在做好大学生村官思想教育工作,树牢扎根基层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勤“松土”,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的良好环境。

首先要安排到村工作。一些乡镇截留,把大学生村官直接放在乡政府,从事打扫卫生、端茶送水、发烟点火、打字、送文件等细枝末节工作。虽一定程度上培养大学生接人待物的能力,但与中央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目的相差甚远,对大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农村建设毫无意义。因此,必须将大学生村官安排到村,在农村接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其次要赋予大学生村官一定的权力。大学生“村官”一般作为村长助理、书记助理等,许多都只是挂名,根本没有实权,处于附庸地位,既不能独立拍板,也不能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因此,乡镇应在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一段时间后,根据大学生村官的特长,引导其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并安排其独立管理某些方面的工作,提高其独立决策的能力。

最后,要解决大学生村官后顾之忧。大学生村官聘期满后,将何去何从,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目前的政策大多是鼓励通过考试考离农村。然而,不管是考选调生、公务员,还是事业编制单位,都与扎根基层背道相驰。因此,解决大学生村官后顾之忧不能单靠考出去,应更多的思考怎样让大学生村官留下来。要鼓励优秀大学生村官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进入村班子。上级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对进入村班子特别是担任书记或村长的大学生村官,给予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