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守护“空心村”的村官感到“心如空空”
希望有更完善的制度,鼓励更多的张昱奔向乡村,不但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更要让他们拥有足以自豪且让同龄人艳羡的成就感。唯其如此,“大学生村官计划”方能走向可持续。(10月9日《人民日报》)
农村甚为普遍的“空心”现象已成为中国农村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造成了农村人走房空的现象,大量“空心村”随之产生。就像今日《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里所说的,不管是在乡里的农民,还是走出乡村的工人,他们看得到现代化的衣香鬓影,却看不到严谨规范、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这足以消解改革成果、国家福利和政府善意,足以瓦解制度与政策红利,更足以摧毁数千年来安放礼义廉耻的淳厚民风。
其实,我国现阶段农村的发展真的很需要人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近8亿农民。近些年,党中央一再强调:“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常驻农村的足以推动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农村何以得到真正的发展?换句话说,无论是破解“空心村”等一系列发展问题的“瓶颈”,还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型,最终还得依靠创新,而创新的关键还是需要大批优秀人才。
大学生“村官”是注入空心乡村的一股清新的活水。大学生“村官”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前沿的视点,会让被遮蔽的乡村真相走进公众视野;他们会长期驻守在农村一线,深入最基层最细部的国情来滋养自己的成长;他们可以辅导小孩、照顾老人、帮扶村民排忧解难,以求消除乡村治理的盲点;在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农村经济市场化方面,他们可以身体力行、创业示范,改善村民落后观念的同时带民致富,为农村带去勃勃生机。
出路不畅,倒逼大学生“村官”成公务员考试的跳板。相对于组织对“村官”““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希冀,其实村官本身的情况,尤其是出路前景,并不太如意。一方面是待遇偏低,一方面是无编制、期满或续签期满之后要自谋出路,再就是由于待遇偏低、无编制等而带来的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各种不理解或者问题。如此一来,本来有心服务“三农”的“村官”迫于生存、生活压力,不知不觉中也会把重点精力转向考研、考事业单位或者考公务员。实际上近几年的事实也证明,“埋头考公者”往往要比“实干者”的前途要“明朗”的多。
古人说:“无恒业者无恒产,无恒产者无恒志。”是否拥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关乎一个家庭的生计和发展,关乎一个人生存和尊严。我们不难发现,近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包括“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各个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改善乡村教师待遇的改革实施方案。同为服务基层一线的大学毕业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在为乡村教师的窘境有望得到改善的同时,也为自身仍然尴尬的处境而略感失落。
希望“村官”出路机制能够在更加人性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让“村官”成为真正能扎根农村、发展“三农”的“领头羊”;希望“村官”能够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基础上,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领农民农村这篇充满希望田野上建功立业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初衷美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能够在不断尝试、不断成长的基础上最终走向可持续。
- 大学生村官应摆正心态沉下身子 (2009-06-22)
- 寄语大学生村官:用一颗灼热的心反哺生我养我的爹娘 (2009-06-23)
- 大学生村官下得去 确保人员到村思想到村 (2009-06-24)
- 奋斗在农村建设第一线 基层大学生如何健康成长 (2009-06-25)
- 把好入口搭好平台 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迈向完善 (200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