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肃州区城郊乡镇“一村一品”

来源:酒泉日报 作者:佚名
  围绕市民菜篮子 盯紧居民饭桌子

  肃州区城郊乡镇“一村一品”初具规模

  本报肃州讯(通讯员王鹏于成哉)“离城近,销售快,收入高,全组46户农民,有35户在养猪,每年仅养殖收入户均2万元以上……”肃州区西峰乡侯家沟村4组组长王福军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他们致富的“秘笈”。

  近年来,地处酒泉城郊的肃州区西峰、泉湖、果园、银达等乡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一特四化”农业,围绕市民的菜篮子、饭桌子做大做强产业文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有力地增加了农民收入。随着酒泉新城区建设和玉门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的搬迁,西峰乡中深沟村先后有5个村民小组的土地被征用,剩余3的组的177户农民,由于人多地少,家家户户种植温室蔬菜,户均3座日光温室,全部用于种植以油麦菜、茼蒿、香菜为主的叶菜,成为远近闻名的叶菜村。该村4组的于生哉,家里种着4座温室,每年靠种油菜、油麦菜等叶菜能收入4万多元。他说:“与其他蔬菜相比种叶菜投入低、茬次多、收入高,加之我们村种温室叶菜时间比较长,农户的种植技术非常娴熟,产品价格高、卖起来不用愁。”

  泉湖乡依托城市菜篮子,大力发展以茄果类为主的蔬菜产业,每年三分之一的耕地种蔬菜。现已建成了沙滩、永久、春光等5个蔬菜专业村,日光温室累计达到1610座2100亩,大棚面积2575亩,形成了温室、大棚、大田轮作套种的生产格局,一年四季瓜菜、豆角、叶菜从不间断,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中每天都有泉湖农民的“土特产”。

  和西峰、泉湖两个乡一样,银达镇、果园乡在“一村一品”发展中也各具特色。银达镇的蘑菇、复种秋白菜,果园乡的高效精细蔬菜以及清水河沿线的农家乐生态农业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和饭桌子,有些产品还远销青海、新疆等周边地区,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