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资金政策保障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来源:新民网 作者:
  2006年以来高陵县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坚持示范引导,重点突破,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产业发展,实行“园区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通过三年多的努力,该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公交,通水,通电,通电话;基本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  日前,高陵县通远镇火箭村村民韩平新建的5个日光温室大棚,通过了镇上和县上相关部门验收后,顺利地从镇财政所领到了5000元的建棚补助,这不仅减轻了他建大棚所带来资金压力,还可以让他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后期的生产上,而这只是高陵县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的一个缩影。

  2006年以来高陵县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坚持示范引导,重点突破,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产业发展,实行“园区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战略,统筹城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多予不取”的原则,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2006 年以来投入“三农”的资金总量达到6.3亿元。县财政坚持每年拿出5 00多万元支持产业发展,对群众发展生产进行补贴,每年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奖励资金均超过200万元。每年拿出不少于1000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配套资金来保障基础投入,支持农村饮水和道路建设。累计专项投入1000多万支持重点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绿化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了10个乡镇卫生院建设,30个行政村的卫生室达到甲级标准,有1200多万元的公共财政资金通过新合疗间接和直接的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同时成立了专门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制订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指导文件。实行领导和部门包抓和帮扶,形成新农村建设合力,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各项指标纳入部门、乡镇和干部考核,定期监督检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建立了长效机制,在扶持新的重点村建设的同时,继续大力支持原有重点村改造提升。

  通过三年多的努力,该县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公交,通水,通电,通电话;基本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建成了何村、火箭村、高墙村等30多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通远镇、耿镇等一批省级重点小城镇。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大棚为主的蔬菜业,以梨枣为主的林果业,以奶牛奶山羊为主的奶畜业三大主导产业。建成了万亩优质小麦良种、万栋设施蔬菜、万亩黄花菜、万亩胡萝卜等“万字头”农副产品基地。目前全县日光温室大棚已经发展到1.5万多栋,露地蔬菜达到6万亩,形成了20个“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品牌经济,引进了涉及林果业、蔬菜业、奶畜业20多个品系的100多个优良品种。通远镇的大棚菜、湾子乡的露地菜、耿镇的胡萝卜、黄花菜等15个农产品基地获得了省农业厅无公害基地认定。胡萝卜、黄花菜、黄瓜、芹菜等 13种无公害农产品获部级认证。“粒粒纯”牌小麦良种、“秦宝”牌鲜食枣、“稞青”牌蔬菜等成为西安市场农产品的知名品牌。通过这些产业带动,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8元,同比增长20.3 %,2007和2008年连续两年获得西安市新农村建设考核第一名。

  高陵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曹忠奎表示,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将继续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点上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大资金投入,突出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以更新手段、改变方式、提升理念为主要的现代农业。强化基础建设,继续抓好农村供水和道路设施建设,彻底解决农村“吃水难”“出行难”。促进观念转变,积极推行农村“四改”工作,依托“四城连创”工作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探索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环保习惯、婚育新风,不断更新农村居民观念,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白华武 刘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