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经济引路 吉安市盛开少数民族致富花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作者:
  吉安市依托良好的农产品资源,把“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到目前为止,全市民族地区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28个,直接从事“一村一品”专业的农户达2000多户,带动农户2万多户。

  吉安是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有畲、苗、回、满等37个少数民族成分,有3个民族乡、27个民族村、85个民族村小组。该市对民族地区发展“一村一品”厚爱三分,重点围绕油茶、毛竹、果蔬、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认真落实民族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对口支援单位以“造血”为主,重点考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项目,每年的扶持资金重点向“一村一品”倾斜,增强民族乡村“造血”功能,形成了全社会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一村一品”的良好氛围。

  在此基础上,吉安市从抓示范入手,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民族地区“一村一品”发展。积极组织民族地区“一村一品”专业村参与全市百村推进行动,通过百村推进,一批特色产业村发展加快,成为全市民族地区“一村一品”的示范典型。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先后投入近300万元特色果业扶持资金,完善金坪千亩果业良种场建设,推广“良种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800多户农户种植果业4000多亩。永丰县潭头乡潭头畲族村、卧龙畲族村则充分利用丰富的杂木资源,大力发展香菇、灵芝等食用菌种植,引导480多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种植面积达80万平方米,实现年产值2000余万元。

  此外,吉安市还着力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引导各民族乡村农民创办适应农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整合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截至目前,吉安市民族地区共成立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32个,集中资金2000多万元,带动农户1万多户。(记者邱玥、实习生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