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一村一品”激活农村经济

来源:临洮县委报道组 作者:
  新华网甘肃频道3月29日电 近日,临洮县太石镇水泉村村民给他们的蔬菜种植盘了点,没想到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竟然达到1200多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80%左右。据统计,类似太石镇这样依靠“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促使群众收入快速增长、事业发展的典型示范村在临洮县还有很多。

  近年来,临洮县以“一村一品”为切入点,围绕马铃薯、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不但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还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在全县逐步形成了以东北部高寒山区良种马铃薯扩繁、浅山坪区优质商品薯生产、城郊马铃薯淀粉制品加工等一批马铃薯种植、加工专业村。蔬菜种植初步形成了上营乡下营村蒜苗、辛店欧黄家大蒜、太石水泉胡萝卜、龙门二十铺旱地辣椒、中铺弯腰子百合、新添崖湾韭菜等一批“一村一品”专业化生产村。中药材种植形成了窑店镇北大坪、衙下镇张家寺、连儿湾花麻湾、康家集刑家山等一批典型村。

  “我们这个村大部分人种的是蔬菜,不但方便管理,而且还方便销售。”在临洮新添镇崖湾村无公害韭菜示范基地采访时,村民杨永安告诉笔者,说话的同时,他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的笑容。他说:“以前我家主要种小麦,一年下来一亩地最多收入也就是800元左右。通过调整结构种植韭菜以来,亩平均收入达到3000-5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同样,在该村村党支部书记杨有义家的蔬菜大棚里,望着绿茵茵的韭菜,他高兴地说:"县上不定期的搞一些无公害韭菜种植培训,村民们的种植水平提高了,种植的韭菜品种好、白根长、韭叶宽,外地客商都抢着拉运,韭菜买上了个好价钱,大家种地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崖湾蔬菜市场,笔者碰到了一位姓朱的菜贩子,他告诉笔者:“每年要往青海装运30多车,每车30多吨。临洮一斤2毛的大白菜,到青海卖4毛,运费出4000多元,一年最少赚10万元。目前,崖湾村种植韭菜等各类蔬菜4680亩,占到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0%。”

  与崖湾村的韭菜一样,新添镇三十墩村是远近闻名的韭黄村,该村河湾社种植韭黄起步最早,从90年代初就开始种植,发展到现在,河湾社韭黄种植总面积达700多亩,该社及邻近群众仅从韭黄中取得收入近千万元,户均收入5万余元。

  秦军是三十墩村河湾社较早种植韭黄的农户之一。当初种植韭黄时没有经验,一边种一边摸索。有了经验后,便越种越多,收入也就多了起来,子女上学的学费、建新房的钱,全部来自韭黄。随行采访的新添镇党委副书记张鹏程给笔者算了一笔账,种1亩韭黄,韭苔产量达1500-2500公斤,收益3000-5000元,韭黄产量2500-3000公斤,收益7000-10000元。仅韭苔一项的收入就可收回全部成本,从而亩均收益可达7000-10000元。

  为了进一步搞好“一村一品”的后续跟踪和技术服务,临洮县还成立了由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一村一品”专项服务队,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切实为农户解决后顾之忧。

  如今在临洮,各乡镇“一村一品”已遍地开花,每个乡镇都围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把“一村一品”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格局中,全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漆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