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曾伟回乡当“村官”又当“鹅司令”
考上大学、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这是许多农村孩子的期望。在农村生长的大学生曾伟却回家乡巴州区义兴乡当起了“村官”,又做起了“鹅司令”。
决择
回乡打拼当“村官”
近日,在义兴乡卢庄村一闲置农房的院子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喂养鹅群的曾伟。今年25岁的曾伟,个头不高,干练、精明,娴熟的喂鹅动作,让人以为他是一个养鹅的“老把式”。其实,他大学毕业不到三年,养鹅也是1个多月前的事情。
2006年,曾伟毕业于成都某大学广告专业。当时他对未来有着五彩斑斓的梦,“从没有想过再回到农村”。当年夏天,他在成都很顺利地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不料,该广告公司效益每况愈下,迫于生计曾伟辞去工作,2008年初辗转到上海,在国美电器当上了某部门的行政助理。但不久,不安于平稳工作的曾伟又辞工到人寿保险公司,做起了更富挑战性的推销工作。后来,曾伟在外打工的生活一天不如一天,东家做几天零活,西家做几天小工。他觉得在城里的工作、生活离自己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远,便渐渐谋发了回农村发展的念头。
2008年夏天,曾伟回到生他养他的小山村,并参加“大学生村官”招考,顺利考上了义兴乡卢庄村村主任助理职位。当年10月,曾伟正式到岗,当起了“村官”。
创业
瞄准商机科学养鹅
当上“村官”后,曾伟经常到村民家了解情况,他发现,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支农、惠农,但由于缺乏致富领路人,一些村民依然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曾伟见此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对门路先自己创业,然后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今年春节后的一天晚上,曾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致富经》节目中,获知原产法国的朗德鹅,喂养简单、周期短且收益不错,便与父母商量养鹅。争取到父母支持后,他揣着微薄的存款及父母的资助共计8000元,只身前往朗德鹅西部总公司所在地广安“取经”。他认真学习喂养朗德鹅的技术要领,与该公司签订了养殖合同,以每只20元的价格购买了300只朗德鹅。
3月17日晚,曾伟运回300只不足半斤的小朗德鹅后,便开始忙活起来:拌饲料、割草、打扫圈舍。辛勤劳作的他内心充满了希望。让他始料不及的是,第二天一早他来到鹅舍却发现有近二十只鹅已经死亡。这让曾伟很是心疼,想到将鹅养大还有“漫长”的2个月时间,他不禁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太冲动。这时,有着多年喂养鸡鸭经验的母亲帮曾伟分析出了鹅的死因:“圈舍太小,鹅太多太小,互相挤踩,难免造成死伤。”
打那以后,曾伟每晚12点、凌晨3点、6点都会起床去鹅舍,将挤在一起的鹅一一分开,避免鹅群再出现挤踩致死;及时清理粪便,保持鹅舍网床的洁净。就这样,前10天的“危险期”过了,在曾伟的悉心照料下,鹅群没再出现意外。
“是个大学生,还是村干部,却养鹅,实在新鲜,我们还是头一回见。” “村干部嘛,应该是坐办公室的,咋能整天围着一群鹅转呢?” “自己创业、科学养殖也算是一个致富途径吧,毕竟现在村干部的工资也不算高。”……村民们有观望,有鼓励,也有看“好戏”的,但各种声音都没动摇曾伟养鹅的信念。
心愿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如今,曾伟养殖朗德鹅已经一个月了,每只鹅长到4斤左右。“看着鹅一天天长大,我对以后的发展更加有信心了。”曾伟算了一笔账:购鹅6000元加上购买饲料共计不到10000元,喂养70天后再以每只56元的价格卖给广安总公司,可收入15680元(不计死去20只),除去成本,两个月的纯收入超过6000元。
“其实过了那10天的‘危险期’,朗德鹅很好饲养。除了每天早上喂点饲料,其余时间只需喂成本相对低廉的黑麦草。”曾伟说,看着他的鹅长势越来越好,已经有好些村民有了加盟养殖朗德鹅的想法。
该村三组村民赵大佐多次到曾伟家了解朗德鹅养殖情况。玉井乡六村的卢仕周发展过果园、养过鱼,但都没获得很好的收益。现在看到曾伟的朗德鹅有发展前景,便开始跟曾伟学习养鹅要领。
曾伟已经计划好了,养鹅赚回的第一笔钱他将用于扩大朗德鹅养殖规模,并鼓励、带领更多的村民以及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养殖朗德鹅。他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把义兴乡发展成朗德鹅养殖基地,带领全乡人民养鹅致富。
曾伟说:“现在城市里大学生太多,少一个无所谓。但在农村,多一个大学生就真的不一样。农村对致富带头人和技术人才非常渴求。”他告诉记者,只要肯动脑筋肯吃苦,他自信在农村也能闯出一片广阔的发展天地。
- 四川金堂 “一村一名大学生”将有创业基金 (2008-03-05)
- 达州5个事业单位编制岗位招大学生村官 (2009-01-20)
- 雅安市大学生“村官”感受农村新风 (2009-01-20)
- 仁寿: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 当远程教育"师傅" (2009-02-01)
- 北川县一个大学生村官的坎坷心路 (200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