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铁清镇构建大学生村官分类管培长效机制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王小琴

    “我们对基层实情缺乏了解,自身农村工作经验不足,需要沉下身子,深入到农村一线去锻炼。”“我们个别同志从学校到农村,存在心浮气躁的情绪。”

  8月13日,在镇政府会议室,铁清镇大学生村干部座谈会正在举行。大家纷纷畅所欲言,深刻剖析问题,交流工作经验。镇党委副书记游江燕、副镇长杨贵福也参加了会议并与大学生村干部们谈心。这样的面对面交流,对铁清镇的大学生“村官”们来说,已是他们分享经验促进成长的重要方式。

  “如何如何构建起相应的培养教育与管理机制确保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的动’,把他们塑造成一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智力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课题。”镇党委书记宋长彬说。

  剖析现状:“问卷”+“交流”

  自2007年引进大学生到村任职以来,目前全镇在岗大学生村干部12名,中共党员6人,团员6人,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8人。“他们中的个别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基层工作,难进的是百姓门。”铁清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飞雁指出,大学生村干部虽然理论知识较丰富,但基层工作经验缺乏。

  为帮助他们更清晰认识自己和工作现状,铁清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技能特长、工作意愿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为了促进他们互相学习,建立了大学生村干部交流机制。通过举办座谈会、个别谈心、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提升对农村工作的认识。

  着力培养:“分类”+“施教”

  “他们的成长环境、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各有特点,我们就得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该镇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游江燕表示。在综合大学生村干部性格特质、专业特长和社会实践经历等方面的基础上,铁清镇依据“适应需求,科学定位,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大学生村干部划分为“基层干部型”、“创业富民型”和“培养提高型”等类型。

  对“基层干部型”,充分发挥“双强”型村支部书记的“传帮带”作用,侧重安排一些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提高解决基层矛盾、驾驭复杂局面、推动发展的能力;对“创业富民型”,着力从使用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方面进行培养,以及项目引进、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培养提高型” 建立各乡镇党委主要领导“传”,挂村干部“帮”,村干部“带”的三级帮带机制,通过教方法、讲业务、传经验,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强化管理:“严考”+“激励”

  一方面,用严格的考评机制规范大学生村官工作职责。探索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四评”制度,即大学生村干部自评、农村干部群众初评、大学生村干部互评、组织部门终评。通过进一步细化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和日常管理措施,突出考核内容上的“实”和程序上的“严”。

  另一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根据大学生村干部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情况,对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并积极申请入党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合格,优先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对具备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在本村(社区)干部职位出现空缺时逐步让其担任“实职”, 让他们更有干劲、有激情、有盼头。

  通过建立这种分类施教的动态管培机制,铁清镇逐步建立起务实有效的大学生村干部管培长效机制,在促进他们个人成长的同时,也为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锻造了一直得力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