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大学生村官张安刚科技种植助农增收

来源:四川在线 作者:雷林 张世森

今年,大学生村官张安刚科技制稻种收获如何?秋收后的冬闲田又要种什么?金秋8月,记者带着丰收的喜悦心情,两次走进了泸县方洞镇三界村8组,采访了正在田间收割、搞大棚蔬菜育苗的村文书、重庆西南农业大学毕业的26岁共产党员张安刚。

科技制稻种助农增收

8月中旬的一天,在三界村8组的田间,张安刚正在组织机收稻种,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初,我靠土地流转政策租种了80多户农民的200亩水稻田块培育水稻杂交制种,经过科学的管理,获得丰收。近日过称,收获稻种8.2万多斤,以1斤6元的单价,全部销售给四川华夏种业有限公司。总收入达到50万元左右,纯收入达到6万多元。我算了算,每亩地比种常规中稻多收入1200多元。”在8月收割稻种时,方洞镇团委组织青年团员到张安刚的田间召开了青年创业现场培训会。他的创业精神受到了镇党委、政府、团委和科协的肯定。

青年创业培训现场会
 

“农民出租土地收地租,在家的30多个农民为张安刚打工挣钱,学习制种技术,半年的时间,农民土地出租费和打工工资,人均收入达6000多元,实现了双赢。”三界村党支部书记黄成菊介绍说,“而今,农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在家老农、妇女多是文化少,无劳力,观念旧,种应付庄稼的多,收益不高。今年春耕前夕,张安刚在村、镇、团委的支持下,实现了租地制种创业的理想。他的创业经验告诉我们,只有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引导农民走集约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生产路子,才是农村、农业、农民致富增收的正确道路。”

张安刚组织机收稻种
 

“张安刚这位80后的独生子大学生村官,诚实、不怕吃苦、肯钻研、大胆创业、一心一意带领群众科技致富,难找的年青干部啊!我们村民致富了,忘不了他。”当地干部群众都这样评价张安刚。

张安刚说:“明年还准备扩大制种业面积,建立水稻制种业专业合作社,让更多的农民致富增收。”

蔬菜专合社抱团闯市场

8月25日,记者看到,一群群农民在张安刚和泸县均文蔬菜专业合作社技术员的指导下,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搭建蔬菜育苗大棚,撒播秋菜种子。农民们欢快的笑声回荡在田间。

三界村村主任刘安友指着田间一床床大棚蔬菜苗圃园介绍,张安刚搞起了40亩苗圃园,余下的160亩承包地进行棱角菜、南充菜种植。在张安刚的创业带动下,全村又落实了400亩秋菜种植,苗圃园育菜秧苗满足了秋菜种植所需。现在,村上已申报建立了泸县方洞镇三界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技术员负责农户栽培技术,组织社员抱团闯市场,共同增收致富。

蔬菜苗圃园
 

张安刚介绍:“我以3000元1斤的高价购买了16.5斤棱角菜、南充菜优良菜种撒播,加上建大棚等费用,总投资达到5万多元。”面对记者为他大投资大风险的担心,张安刚满有信心:“投资是有点大,任何创业都会有风险,关键是要分析市场,看准市场,错季种菜,提前上市,就会减轻风险。这两种菜都在8月25日撒播下地了,跟着就是移栽,预计在11月20日左右开始采摘上市,最迟在12月底前全部卖完。”

记者又问:“合作社社员种几百亩地的蔬菜,万一供大于求,出现了销售难,社员亏了怎么办?”

张安刚胸有成竹回答:“为保证专业合作社农民利益不受损失,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供种方的泸县均文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二角钱一斤的保底价全部收购;二是与眉山市榨菜厂取得了联系,集中销售给厂方;三是充分利用三界村地处泸县、隆昌县、重庆荣昌县的区域优势,为三个县市的市场提供货源。这些市场蔬菜需求量大,专业合作社农民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失。”

张安刚还掰起指头仔细为记者算经济账,每亩地按规范化栽培要栽2800至3000株(窝)苗,每株产量能达到3斤左右,按最低保底价2角1斤计算,每亩至少能收入1680元以上,如市场行情好,收入就更可观了。张安刚对冬闭田科学种植错季秋蔬菜的路子充满了希望。(雷林 张世森 柯怀录 特约记者 毛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