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郑冬梅:从个人创业到带村民致富

来源:绵阳日报 作者:佚名
  8月13日,记者从北川羌族自治县都坝乡场镇出发,沿着一条村道蜿蜒而上,步行2公里山路,来到一座被一片玉米地包围着的养猪场。猪场大门上挂着一块牌子:“争先创优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场长就是村官郑冬梅。

  自2008年选聘为都坝乡油坊村大学生村官以来,郑冬梅不仅工作出色,还建起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三次蜕变,书写了一名当代村官的多彩人生。

  选择之变   从平原到山区

  郑冬梅是成都郫县人,2008年毕业前就与一家国有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然而,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改变了这位年轻人的命运:她毅然决定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支援地震极重灾区北川。

  原签约单位不同意她辞职;她的父母和亲戚朋友也不同意她去北川。但这并没有阻止郑冬梅支援北川的决心。她积极备考,并在当年被选聘为都坝乡油坊村村主任助理。

  油坊村是一个幅员12平方公里,人口仅270人的小山村,村民基本上都居住在半山腰。为了能尽快进入角色,郑冬梅每天坚持走10多公里的山路,深入老百姓家中了解村情。通过一个月的走访,郑冬梅能清楚地说出哪家人住在哪座山上,哪户人家有几口人。该村村支部书记说,现在走山路,他都赶不上郑冬梅了。

  环境的变化,不仅没有吓跑郑冬梅,反而磨炼了她的意志,郑冬梅说这是她人生的一次蜕变。

  观念之变   从就业到创业

  灾后重建结束后,油坊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空前改善,如何发展全村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便成了全村的主要工作。

  通过走访调查,郑冬梅打算带领群众规模化发展PIC种猪,并得到了村支两委和乡领导的支持。不懂养殖技术,郑冬梅一方面找来书籍钻研,另一方面到北川PIC种猪繁育基地学习请教;没有资金,她东拼西凑了20万元,乡政府积极协调信用社为她贷款3万元。

  在建设养猪场期间,郑冬梅连续几天与工人一起搬砖块,手上全磨出了血泡。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目前养殖场已投入资金50余万元,建筑用地1000平方米。截至目前,猪场销售收入达13万余元。她所建的PIC母猪繁殖场被都坝乡党委命名为“创先争优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

  从就业到创业,郑冬梅凭借敢闯的魄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再次实现了人生的转变。

  价值之变   从个人创业到带领村民致富

  在创业取得成功的同时,郑冬梅没有忘记当初的诺言: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

  为改善全村生猪品种结构,她广泛宣传PIC生猪,并以低于市场价将繁育的仔猪卖给村民。为帮助村民打开生猪销路,郑冬梅积极与重庆、绵阳等地的生猪屠宰企业联系,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村民的生猪,再销售给企业,不仅解决了村民销售难问题,还实现了村民增收。   在发展PIC生猪的同时,郑冬梅又有了新想法:针对全村地广人稀、自然生态环境好的特点,郑冬梅打起了发展生态土鸡的念头。

  “全部实行敞养,不喂一点饲料,做地道的生态土鸡。”郑冬梅说,前不久,她已和绵阳几家农家乐联系好了,接下来就是实施养殖了。   从个人创业到带领村民增收致富,郑冬梅的人生价值也随之改变。

  “四年的"村官"生活虽然是在大山深处,但磨砺了我、展示了我、也改变了我,让我的生命历程由此变得厚重、有价值。”郑冬梅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