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文煊发展规模化养殖 年产值500万
编者按
大学生村官,是一群有理想、有知识、有干劲儿的年轻人,他们扎根基层,用自己的双脚一点点丈量着广袤的农村大地,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之一。如今,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潮在巴蜀大地涌动,他们已渐渐成为兴村富民的领军人物,谱写着自己的美丽人生。为此,本版特别推出“大学生村官创业涌热潮”系列报道,深入村官群体,挖掘典型人物,讲述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故事。
□本报记者 刘鑫 文/图
【人物】文煊,成都农业科技学院畜牧兽医专业,2008届毕业生
【工作职务】三台县忠孝乡河江村大学生村官
【创业项目】集约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年产值500万元
从骑着摩托,走村串户卖饲料,到甩开膀子搞规模生猪养殖,26岁的文煊一直坚守自己的信念——村官不是“跳板”,要利用这个平台,带动老百姓共同富裕奔小康。经过几年基层工作历练的文煊,6月2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谈举止比同龄人显得成熟稳重了许多。
毕业
下决心回家乡当村官
2008年6月大学毕业后,文煊并没有忙着在成都找工作,而是多方了解,最终下定决心回家乡当村官。“首先,我本身就是农村人,农村这个环境对我来说不陌生;其次,现在国家对农业方面的扶持力度非常大,农村比城市更有机会,年轻人就是要多闯!”文煊说。
2008年10月,文煊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三台县大学生村官一职。到忠孝乡刚上任时,文煊一度也很茫然:“那时,我每天负责打扫办公室、收发文件……干得最多是调解村民矛盾;而且工作非常不好开展,很多村民都直接表示‘你懂个啥’!”面对这一切,文煊迅速调整了心态,决定用实干赢得大家的信任:他一有机会就跟着老支书上山下乡,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村貌,做好企业驻村考察工作……渐渐获得了村民的认可。
虽然工作有了起色,但屡次考公务员、却屡次失败的经历,让文煊开始思考:“难道我这一辈子就屡考屡败,成天盼着国家统一转编制?而且我已成家,孩子也快要出生,就这么过日子?”左思右想后,文煊决定在干好村官工作的同时自己创业。
创业
带领村民搞集约化养殖
三台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育肥猪产业在当地发展势头喜人。文煊也瞅准了这一点。
2009年,他发现在赶场时,不少村民有急事买不到猪饲料,经常托人骑着摩托代购。“我自己也有摩托车,为啥不在下班后这么干?”就这样,文煊利用下班时间搞起了猪饲料快递。“好的时候一个月五六千,差的时候一个月四五百元,一年算下来平均每月能挣1000元左右。”文煊是个踏实肯干的人,无论狂风暴雨,逢年过节,只要接到村民代购猪饲料的电话,他都会及时送达,这一干就是四年!
在做猪饲料快递业务中,文煊发现,当地农户养猪的技术和观念还比较落后,都是散养,没有议价权,猪贩子说多少就多少,有时候完全是亏本买卖。针对这一情况,文煊萌生了自己带领村民搞集约化、标准化育肥猪养殖的想法。“我本身在大学就是学畜牧兽医专业,生猪疫病防治我在行;家里的亲戚也有生意人,能借到钱……”越想越觉得可行,再加上绵阳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意见》等扶持政策,文煊的创业热情被点燃了。
2012年3月,文煊利用新希望集团三台分公司到忠孝乡考察的机会,将自己准备搞集约化、标准化育肥猪养殖的计划,向该公司负责人和盘托出,对方也觉得可行,“但300万元投资金,以及30亩以上的规模,这两条要求让我很为难。”文煊说。为了实现自己创业梦,文煊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并用自己的新房做抵押,又找到亲戚朋友借款,终于凑齐了300万元资金。随后,他租下忠孝乡隆垭村的30亩闲置土地,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实干
被评为村官创业之星
“我、新希望集团三台分公司、隆垭村八组近200户村民,我们三方一起合作,公司出技术、仔猪,负责标准化建设;我负责厂房建设、排污处理等工作;村民负责饲养、看护等。每槽猪出栏,公司以‘保底+随行就市’的原则收购,我再跟村民分红,完全摆脱了以前的农户散养经营模式。”文煊介绍说,整个饲养基地占地30亩,一期目前已快竣工,预计年出栏生猪8000头,年产值超500万元,2013年底就能实现;二期预计年出栏生猪7000头,2015年前完工。
“一头育肥猪按照我们的模式来养的话,至少比以前多赚200元。预计到今年底,隆垭村的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将从先前的6000元上涨到8000多元。”文煊说,“隆垭村村主任这两天还在找我商量,把基地后边的10亩林地,也一并承包了,搞‘猪—沼—果’循环观光农业。”
因为这一次的成功创业,文煊被评为 “2013年·绵阳市首届大学生村官创业之星”。站在崭新的人生舞台上,这位略显成熟的‘80后’大学生村官,对未来信心满满,“争取到2015年,让整个忠孝乡都能通过规模化生猪养殖富裕起来,带领全乡人民一起奔小康。”
■记者手记
从村官文煊身上不难发现,他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坚持和实干。基层工作,事情繁杂,是压力也是动力,用他自己的话说 “创业,都是为了生活‘憋出来’的”。也正因如此,他的主观能动性被激活,在农村广袤大地上捕捉到创业机会,并结合当地特色搞产业,既富民兴村还提高了自身生活水平,一举多得。
- 四川大学生村官段引:无悔村官路难忘乡间情 (2011-07-25)
- 四川泸州大学生村官张安刚科技种植助农增收 (2011-09-01)
- 四川省彭山县大学生村官胡晓菲的人生三级跳 (2011-09-20)
- 四川省大学生村官王珂颖:习惯穿雨靴的80后 (2011-10-10)
- 四川省大学生村官杨发贵:扎根农村幸福创业 (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