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陶“五驱法”助大学生村官创业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杨晓强

为解决基层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激发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新疆阿克陶县采取“五驱法”为大学生“村官”安装“创业轮”,确保大学生“村官”进得来、下得去、干得好、待得稳、留得住。


  培育驱动法,安装“进得来”轮。为壮大大学生“村官”队伍,县委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紧扣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开辟定向培养、“三支一扶”渠道吸纳高校毕业生奔赴农牧区从事“三支”(支教、支农、支医)工作。同时,迎合大学生“村官”的特点,采取岗前培训和适应性锻炼等方式,让大学生“村官”深入了解农村工作现状,熟悉工作程序,尽快进入角色。近以来,县上先后外引大学生“村官”24名,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从本地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村务协管员103名,壮大了村干部队伍,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注入了活力。通过培育驱动法,为大学生“村官”安装了“进得来”轮。


  管理驱动法,安装“下得去”轮。为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县委在做好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的同时,推行县、乡(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建立村务协管员传帮助、村干部传帮带、乡(镇)领导传帮扶制度,向大学生“村官”传授村务管理、民事纠纷处理和农牧业服务技术,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一名大学生‘村官’联系一户农户”活动,制定乡村两级干部定期与“大学生村官”谈心制度,跟踪了解掌握其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快了大学生“村官”规范化管理步伐。通过管理驱动法,为大学生“村官”安装了“下得去”轮。


  创业驱动法,安装“干得好”轮。为调动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热情,破解因农村人才短缺导致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拉大的难题,县委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借鉴“大学生村官+基地+农户”模式,在鼓励大学生“村官”带头致富和带领农牧民群众共同致富的同时,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将40名大中专毕业生推荐到村一级担任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助理,让54名担任村民事务代办员,让78名担任远程站点操作员,让120名担任政策法规宣传员,让36名担任群众纠纷调解员,让95名担任文化知识辅导员,让他们在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在体验农民甘苦、与农民一起摸爬滚打中增进对群众的感情,为他们实现人生价值搭建了舞台,提供了机会。通过创业驱动法,为大学生“村官”安装了“干得好”轮。


  保障驱动法,安装“待得稳”轮。为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扎根基层,专心服务群众,县委把大学生“村官”的工资、津贴、医保、养老统筹等纳入财政预算,严格落实工资待遇政策,根据考核情况,每两年在原工资基础上浮动上调10%的工资,并为每名大学生“村官”一次性购买了交通工具及各类生活用品,按照有关要求为大学生“村官”办理了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对25名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了奖励,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保障驱动法,为大学生“村官”安装了“待得稳”轮。


  激励驱动法,安装“留得住”轮。为促大学生“村官”在基层一线成才,让他们创有目标、争有方向、干有动力,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按照“五条出路”(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的要求,对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鼓励他们通过选举担任村“两委”负责人。同时,县上在公务员报考、事业单位招录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选拔、招录在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近两年,先后有13名大学生“村官”被录用为公务员进入行政单位开展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通过激励驱动法,为大学生“村官”安装了“留得住”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