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村官”立志到基层锻炼养蘑菇趟富路
来源:德州新闻网
作者:于斌
4月25日,记者在夏津县渡口驿乡渡口驿社区看到:在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间,矗立起一座半地下冬暖式食用菌大棚。村官闫庆玲正在大棚前为村民讲解食用菌养殖技术。“这座大棚是今年建成的,下一步我要把这片地全部种上食用菌,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 ”闫庆玲自信地说。
谋划创业,养蘑菇为乡亲做示范
在食用菌大棚里,闫庆玲和记者讲起自己的创业经历。
闫庆玲是德城区人,1991年出生的她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在市区找个稳定的工作,但她更愿意去基层锻炼。2014年8月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渡口驿社区党支部书记助理。
初到渡口驿社区,闫庆玲发现当地有种蔬菜的习惯,但是规模较小、技术落后、分布较散。在一次对当地农贸市场的调研中她看到了一个商机:市场上大部分食用菌都是外省进的,价格很高,如果在本地搞食用菌养殖一定能行。
说干就干,闫庆玲白天忙村里的工作,晚上上网查阅资料,周末参加培训学习,一个月时间她憔悴了不少。闫庆玲拿出创业计划书给记者看,在这十几页的计划书里,既有市场调查、产品介绍,也有PEST (宏观环境分析)、SWOT(态势分析)等营销环境专业分析。 “为了它我不知跑过多少市场,熬过多少夜,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小闫说。
拿出全部积蓄,老公陪她一起“下海”
闫庆玲的创业想法,起初遭到了父亲的反对。他感觉一个女孩子在基层创业条件苦、风险大,担心她吃不消;但最后还是被她的执着所感动,并帮她联系市科协的朋友提供菌种和技术。
2014年10月,刚刚结婚的闫庆玲把3万元积蓄全部拿出来,开始了她的创业计划。在德药药业工作的丈夫毅然辞职共同“下海”。
“不忍心让她一个人承担这么艰苦的工作,就辞职一起干了。 ”闫庆玲的丈夫陈白玉对记者说。
创业之路并不平坦,闫庆玲在一次购买原料时,由于不了解市场,进购价每斤高出2毛钱,成本增加了上千元,小两口郁闷得一整天没吃饭,即便如此,两人从没有动过放弃的念头。
为方便工作,小两口在大棚旁边找了间“工作室”,配料、灭菌、接种,风雨无阻,有时一干就是一天,手上冻了疮,抹上药膏接着干。“小闫这闺女没有一点城里小姐的娇惯劲儿,冬天那小手肿得像馒头似的。 ”村民张大妈说。张大妈家的地和大棚是“邻居”,经常见到小两口从早忙到黑。
渡口驿乡党委和社区党组织了解她的想法后,在土地和大棚建设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还为此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
无偿分享技术,带领农户共同致富
“培养基水分干湿度要合适、灭菌一定要彻底、发菌时要勤测温度……”通过不断摸索,闫庆玲逐渐掌握了培育技巧,总结也写了厚厚的一本子。她说:“这些技术以后要全部传授给农户。 ”
只要一有时间,闫庆玲就到田间地头给村民介绍技术成果。哪家有意愿她都会深入交流,随身携带的记录本都记得满满的,今年又有四五户村民打算秋收后跟着她种蘑菇。“我们社区村民致富创业的热情很高,等小闫的食用菌养殖技术成熟了很快就能得到推广。”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德华说看到香菇如花一样朵朵绽放,闫庆玲充满了收获的喜悦。她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食用菌养殖做成一个规模化的产业,借鉴“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户只管生产种植,自己成立公司提供菌种和负责销售。
目前,闫庆玲的创业基地培育的1800棒香菇,2000棒猴头菇即将成熟,并陆续接到天津、河北等地的客商的订单,预计全年能出2万斤毛木耳、金针菇,一年三茬,每座大棚年纯收入将达7万元。
■记者手记
实干才能“出彩”
“既然选择了这样的人生舞台,就要做好、做实、干出成绩。 ”在采访村官闫庆玲的过程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她对基层工作的热忱。
个别基层干部认为自己只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人微言轻,于是不求进取、得过且过。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参加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时说过:“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仔细品味,话里包含着十分朴实的道理。基层为官既要“布衣乐终身”,更要有带民致富的冲劲儿;既要沉下身子,融入群众,倾听民愿,帮谋福祉,更要开拓思路,奋进创新,带民致富。只有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才能实现人生“精彩”。
延伸阅读:
- 临沂武台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初露锋芒” (2009-08-13)
- 山东东平实施“村官创业行动” 助推农村科学发展 (2009-10-29)
- 平邑大学生村官当好农村致富“领航员” (2010-01-02)
- 山东大学生村官:帮助更多的人养猪致富 (2010-02-21)
- 山东昌乐县大学生村官接受首期创业培训 (2010-03-03)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