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学生村官郭帅扎根农村圆创业致富梦

来源:东方网 作者:裘颖琼

  郭帅亲自给鸡喂料。

  

  郭帅捡鸡蛋。

    十年前,一个大学生要去农村当官,会被认为是大材小用。然而在十年后的今天,上海首批大学生村官已经任职期满,他们有的步入新岗位,有的则选择留守。大学生村官郭帅就在两者间选择了扎根农村,因为在他心中,农村有广阔的天地,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来圆他的“创业致富梦”。

  儿时的乡土情结

  一个大学生,为何会选择去做村官?许多人这样问郭帅。河南小伙郭帅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然而一毕业,他就决定去报考村官。“7、8岁前,我一直都在农村生活,因此有一份感情,觉得农村尽管落后,但发展的潜力也相应更大。”正是儿时的这份乡土情结,让郭帅在大学里也十分爱看中央七套电视节目里介绍的新农村致富经。

  然而,报考村官的决定当时遭到了家人的反对,觉得好不容易培养成大学生,却没留在市区找份工作,而偏偏要去离市区较远的崇明。幸而,家人也没有完全否认郭帅的想法,觉得孩子若确定要走这一条路,将来也可以向公务员方向发展。

  谈起儿时的梦想,郭帅不假思索地告诉记者,“首选到农村去,响应国家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因此,后来选择去做一个大学生村官,郭帅并没有想得太多,也没有想过把农村当“跳板”。

  首批大学生村官,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参考。对于郭帅这一批大学生村官来说,一开始都曾迷茫过,但经过上海市里统一的岗前培训,在农业专家、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村里干部的授课后,让他们些许有了底气。

  创业的艰辛

  2008年夏天,从上海海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郭帅来到崇明向化镇阜康村,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情况熟悉之后,郭帅开始跃跃欲试:“崇明是个生态岛,资源很多,可农民们的致富门路实在太少,我应该因地制宜摸索做些创业项目。”郭帅的想法得到了镇、村领导的支持,但对他设想的项目,当时几乎没人认同:芦苇编织,不行;红薯加工,不行;种桂花树,不行……当郭帅说出林下养鸡,听到的还是一片反对声:“养什么不好,养鸡?养鸡太辛苦、风险大……”

  不得已,郭帅转而游说两个在市区上班的大学同学。虽然谁都没养过鸡,但“闯一闯”的念头让3个人很快凑出了启动资金。随后,郭帅从南汇请来一位养了20多年鸡的周师傅,请他当“技术总监”。周师傅设计了一整套养鸡的操作流程,还帮他选定了芦花鸡。

  2010年,郭帅选择北港村的500亩林地作为自主创业基地,自筹资金40多万元,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鸡舍,分三批从山东引进芦花鸡鸡苗20000余只,办成了一个芦花鸡养殖基地。2011年,郭帅又在县农委和镇、村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在芦花鸡养殖基地基础上组建了“上海百凤家禽专业合作社”。

  现在,合作社“村官阿帅”鸡蛋品牌在崇明已经具有了相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产品也已经销售到浦东、松江、宝山、青浦、静安等区县,尤其在过节的时候产品更是供不应求。郭帅创业获得的收益,每年年底给20多户入社农户按各自的投资分红,而且还提供一些临时和长期的工作岗位给周边农户,为当地周边农户带来了二十余万元的打工收入。

  向“下一站”出发

  去年,郭帅的三年村官聘用期满,何去何从?郭帅决定,续任村官三年,留在农村继续走生态养殖的创业之路,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增收致富。“我还要继续摸索探路,目标是带动村民致富。”

  曾经有人质疑,让大学生当村官不过是就业有困难时的一种“权宜之计”,郭帅从不这么看:“崇明的大学生村官最多,占全上海的30%;首批选聘的村官任职期满后,将近70%的人选择留下。”

  郭帅自豪地告诉记者,母校的老师已经把自己的事迹作为鼓励学弟学妹们报考大学生村官的“典型案例”:“去年新一批村官招聘,报名来向化镇的特别多,其中很多是我的校友,面试官说都成海洋大学专场了。”

  大学生村官究竟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崇明县的一份调研报告这样写到:大学生村官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推进了村务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他们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积极组织文体活动和比赛,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他们推动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式的转变。比如,他们给党员上党课,能熟练运用网络资源,将时事政治与当下社会热点结合起来,有声有色地讲述,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党课方式;部分大学生村官还成为活跃农村经济的新生力量,帮助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