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学生村官工作形成一套完整培养体系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徐敏

崇明大学生村官郭帅在查看鸡的长势。

为何放弃大型国企的录用机会,而去上海郊区当一名村官?许多人这样问沈洁。沈洁是上海交大人文学院应届毕业生,经过学校推荐、面试等环节,被选聘为新一届村官,本月底将到浦东康桥镇的农村上岗。

“我是浦东康桥人,有很浓的乡土情结。小时候,上学路上,经过片片田野,小草散发着清香,红色的蔷薇和淡紫色的牵牛花尽情绽放,这样动人的画面总是萦绕在我脑海里。现在,伴随城市化进程,康桥镇越来越多的村民成为居民,在这样一个转型时期,我很想为家乡建设做些贡献。”沈洁说。

又是一年毕业季,上海新选聘的182名大学生村官将走出校园,走上田间地头;而一批聘用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将进入人生 “新站点”,或是继续在乡镇农村工作,或是另觅他途。“流动”的大学生村官给村里带来了什么,他们自己又收获了哪些?全国范围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自2008年拉开大幕,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上海相关区县做了哪些努力?

先做“村民”,再做“村官”

三年前,也是这样一个绿意盎然、瓜果飘香的夏季,上海交大毕业生杨希来到金山区亭林镇亭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对杨希这样外地留沪的大学生村官来说,语言是第一道关。虽然上海话能大致听懂,但金山话、奉贤话、崇明话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天书”。

村里开会时让杨希做记录。第一次,村干部比较照顾她,磕磕巴巴地说着很不标准的普通话;第二次就开始说本地方言了,一个会开下来杨希一个字也没有记。当时,她心里很急,也委屈,可再一想,自己应该去适应环境,而不是让别人来适应自己。后来,每次开会她就准备一个草稿本,竖起耳朵,全神贯注,能听懂多少记多少,会后向村干部请教填补遗漏,再誊写到会议记录本上。通过这种方式,杨希的金山话听力水平迅速提高。

从校园到村头,许多大学生村官面对的难题是如何实现角色转变,如何适应和融入农村,找到突破口很关键。

“腰鼓比赛是我的突破口。”杨希说。腰鼓是亭林镇的特色文化,杨希到村后不久,村里开展腰鼓比赛训练,她主动要求加入腰鼓队。刚开始一窍不通,站在队列中最后一个,跟着阿姨们打;后来很快掌握要点,成为队里的骨干人物。镇上组织比赛时,她站在第一排第一个,带领着阿姨们打,夺得了农村组第一名。由此,杨希与村里的阿姨们结下真挚情感,与村民建立了良好关系。后来杨希在参加村党总支领导班子成员 “公推直选”的换届选举中,得到了不少选票,表明村民对她开始认可和信任。

帮助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区县想法创设良好的工作机制和环境。奉贤区扎实开展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带他们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经验丰富的村支书给他们“补习”农村业务知识。崇明县结合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个性特长,合理进行岗位配置,鼓励他们发挥自身优势;还组织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进行2个月的轮岗锻炼,拓宽工作视野。

“小事”起步,增长才干服务农村

刚到金山区山阳镇中兴村时,朱敏满怀期待,希望自己这个大学生村官能给村里带来“大变化”。可后来发现,现实与想象差距很大。

村里有许许多多“小事”,他参与民政、老龄工作,尽是些抄抄写写、统计数据、打印复印、分发材料的活儿,每天都在琐事中忙碌,加上农村业余生活比较枯燥,让他感到沮丧。后来,他渐渐调整了心态,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无论到哪个领域,都不可能直接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尤其在农村,像政策宣传和解释、帮助贫困村民填写补助申请表之类的事情,自己眼中的“小事”,对村民来说,却是关系到他们生活幸福的大事,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

每件小事都尽力去做,不经意间,会收获许多。

一天,浦东大团镇赵桥村大学生村官徐周杰在办公室工作,来了一对母子。那位母亲说,把10岁的小孩放在家里不放心,带到田里,中午将近40摄氏度的高温孩子受不了,希望能托放在村委会。小徐虽然忙,但还是将“任务”接下,给孩子播放《成语新解》动画片,腾出时间陪伴他。等母亲来接时,小男孩绘声绘色地给妈妈讲了两个成语的由来。孩子的妈妈很感激小徐。

半个月后,基层团支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活动。徐周杰写了一份以动画片形式开展教育的活动方案。方案实施的关键是,家长愿不愿意把孩子带来参加。庆幸的是,之前那对母子十分热情,帮小徐走村串户,四处动员。活动当天,会议室坐了近五十个人,村干部赞赏:“很少见到村民这么积极,看来大学生搞活动的确有吸引力!”欣喜之余,小徐对村官工作信心更足了。

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他们也曾怀疑:大学生来当村官,是不是就业不顺之下的“权宜之计”?是不是把农村当“跳板”?的确,有少数大学生村官因为种种原因,中途“退场”了。但大多数村官较快适应了农村工作,显示出才能。

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崇明县新近“出炉”的一份调研报告颇具代表性:大学生村官有良好的文字功底和计算机运用能力,推进了村务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他们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积极组织文体活动和比赛,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他们推动了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式的转变。比如,他们给党员上党课,能熟练运用网络资源,将时事政治与当下社会热点结合起来,有声有色地讲述,改变了农村传统的党课方式;部分大学生村官还成为活跃农村经济的新生力量,帮助村民致富。

从“这一站”到“下一站”

这个月,大学生村官郭帅的三年聘用期满,何去何从?小伙子决定,留在崇明向化镇阜康村,继续走生态养殖的创业之路,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河南小伙儿郭帅毕业于上海海洋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大学里就很喜欢看中央七套电视节目里介绍的新农村致富经。到崇明后,在村镇的全方位支持下,他的创业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利用崇明丰富的林地资源,办起了林下养鸡场;请来养鸡“老法师”,设计出一整套林下养殖操作规程;创出“村官阿帅”品牌草鸡蛋,在崇明许多生态旅游景点销售,每只蛋卖到2元以上,还供不应求。

前不久,外区一家单位打电话给郭帅,要为员工大批订购鸡蛋,还说“感谢你们,生产出这么好的草鸡蛋”,郭帅听了心头热乎乎的,更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目前,郭帅的芦花鸡养殖合作社已形成占地500亩、养鸡近2万只、每月销售额30余万元的规模。

村官聘用期满后,“下一站”在哪里?和郭帅一样,每一名大学生村官都要面对出路问题。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联合发文指出,要引导聘用期满大学生村官通过留村任职工作、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发展、另行择业、继续学习深造等“五条出路”实现有序流动。

从“这一站”到“下一站”,上海区县为优秀大学生村官开辟“绿色通道”。去年和今年,崇明县共提供了乡镇机关公务员岗位21个,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定向招录;优秀村官报考崇明事业单位,给予笔试加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于郭帅这样有创业理想的年轻人,即便村官聘用期满,崇明也将在场地提供、产品销售推介等方面给予支持,希望他的创业在这片土地上结出喜人果实。

还有一些优秀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在换届选举中,通过公推直选进入村“两委”班子;有的定向考录为乡镇机关公务员后,被派往村、居民区党组织任职,充实了农村干部力量。在上海郊区,一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村干部—党政干部”的培养链正日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