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大学生村官高伟华和他的大棚菜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陈圣强 李娟
  “我们村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是发展大棚蔬菜的好地方。从去年开始,商洛市山阳县漫川关镇前店子村大学生村官高伟华在经过近一年的时间里,适应了新的环境,并摸清了他所服务的村庄基本情况,有了创业建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想法。

 

  辛苦:两个月几乎天天早出晚归

  整整两个月,高伟华跑到温室大棚发展比较好的泾阳、高陵学习,去西安、武汉等地的农贸市场了解销售情况,到省农业厅寻求指导……在决定做这个项目之后,他就下决心一定要把它做成,那段时间吃了很多苦、跑了很多路。“几乎每天都是在外奔波,由于经常坐车,到最后和售票员都成熟人了”,高伟华说。

  考察之后,高伟华赶紧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写了一份厚厚的可行性报告,并几经努力使这个项目与省政府出台的“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建设项目”政策进行对接。这样一来,政府给他们提供了大棚建设中所需的打井、修路、修渠的设施,还有每亩大棚五千块钱的资金支持。

  感激:一个好汉三个帮

  寻找项目资金是最困难的,刚开始村民都对年纪轻轻、经验不足的他持一种怀疑和审视的态度。整整两个月的时间里,高伟华前前后后找了十几位在外的山阳籍企业老板、漫山关镇上的个体小老板、村上手头有闲置资金的富裕村民,给他们耐心地讲解自己的创业计划、带领他们参观高陵的无公害蔬菜大棚基地,终于有三个人被这个项目的收益所吸引、被这个年轻人的执著所打动,每人拿出了20万元投资。与此同时,在镇党委书记黄博、镇长宋军和其他村干部的帮助和鼓励下,高伟华只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就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建日光大棚的用地问题,为此他连中秋节也没有回家。

  看着已经建好五个占地十五亩的最标准的日光温室大棚主体框架,高伟华知道,这一切没有大家的帮忙是万万不可能实现,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好汉还得三个帮”,他对帮助他实现创业梦想的这些人充满感激。

  无奈:自己不懂种植技术成了大问题

  主体框架已经建好的大棚只等着覆盖塑料薄膜,预计最迟今年三月就可以全部完工。但高伟华的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大棚里面究竟要种什么却还没有决定好。

  “我们刚开始决定种市场前景比较好的紫薯和香椿,就从高陵请了一个懂这方面技术的大棚种植户,可到了七月份,人家家里种的七个大棚的芹菜成熟了,说啥也不干了”,高伟华无奈地说,“我们只好又托熟人请了一个技术员,可这个技术员只对种圣女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技术运用的比较成熟,但我们调查后发现,这几种蔬菜的市场竞争很激烈,今后的销售也许是个问题。”

  自己不会技术,永远受制于人,还可能使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成为不必要的浪费。“能不能通过政府搭桥,为农村带去专家学者,让我们也系统地学习一下农业技术”,高伟华如此希望。

  (本报记者 陈圣强 实习生 李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