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大学生村干部成为新农村建设生力军
平定县东回镇西回村主任助理李成斌把自己的“养鸡经”手把手传授给村民,使全村笨鸡饲养量达到了2万只,帮助村民找到了一条致富路。 这是平定县大学生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一个缩影。
平定县从2006年选聘大学生村干部到农村任职以来,现有100名大学生村干部正在农村大舞台上显身手。其中担任村党 (总)支部副书记11名,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89名。为尽快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平定县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以规范管理为保证,以创新机制为动力,既给大学生村官于事创业搭建平台,又保证让大学生村官“有职、有位、有责”,从到村任职开始就让他们参与或独立负责衬里的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于事创业的生力军作用。
由于一直以来平定县委、县政府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规范管理,越来越多大学生村官正逐步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扎根农村,服务百姓”成为了大学生村官的坚定信念。柏井镇乱安村主任助理陈素光在去年村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就主动承担起了发展种植300亩糯玉。米的工作,他每天泡在田间做指导,蹲在厂房严把加工关,还积极找市场搞推销,帮助偏僻山村农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途径。锁簧镇立壁村主任助理史中伟上任后,积极协助村里完成了公路硬化任务,并负责起了全村农村医疗合作工作,解决了村民看不起病的问题。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的问题
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从开始到现在只有两年的时间,在大学生"村官"的招聘和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山西的特色和风格,但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了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一定期间内,感到发挥作用吃力,难以下手工作,这是很多大学生"村官"初下农村时的共同困惑,这也是我们在调查中与大学生"村官"交谈时他们刚到农村时感受最强烈的地方。他们从城市来到农村,从学生转换为"社会人",生活上还需要进一步适应,工作上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思想上不够成熟、心理落差较大。
1、生活适应能力差。农村生活条件差,与城市差距很大。作为80后的一代如何适应艰苦的农村生活是一个严峻的课题。特别是生在城市的大学生,要适应乡村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简陋的居室、泥泞的道路,夏天的酷热、冬天的寒冷等等,这些都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村官"面前的困难,而年轻人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力、适应能力较差,这也是对大学生"村官"的生活考验。
2、农村和农业知识匮乏。其一,农村的生产方式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是陌生的。大学时所学知识和实际是有很大差距的,况且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不是学农的,关于三农的知识、实践、经验都不足,很难把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要建设新农村,不了解农村、农业方面的知识,就会成为门外汉、外行人。其二, 大学生知识水平较高但自身知识结构有待改善。大学生"村官"对于农村常识的匮乏有很多表现,许多大学生"村官"刚到农村的时候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即使到现在,有一些大学生村官对农村耕作的程序,时令节气等仍缺乏足够的认识。
3、工作上找不到着手点和着力点。大学生"村官"缺乏与社会接触的技能,更缺乏与农村社会深入接触的经验。农村工作既琐碎又繁复,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许多事情都是周而复始的小事,这已经成为大学生"村官"的迷惘。一种情况是陷入日常工作中而无法发挥优势,如某地的大学生"村官"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排查易爆物、查禁毒品、计划生育和修路补桥等零星工作,大学生村官也付出了很多,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另一种情况是找不到自己的坐标和切入点。农村本身比较落后,农村工作的开展有农村具体的方式,很多解决办法与城里不一样,而大学生"村官"一般学生味很浓,难以将"文人"的方式与农村管理结合起来,仅凭一股闯劲,没有深入接触过农民,没有深入了解农村,就很难做出一番成绩。
4、心理上的不适应和寂寞感。在生活上,农村没有了城市里的繁华和热闹,作息时间、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等都完全不同。工作上的不适应和生活上的寂寞感,使他们更感到"孤独"。在思想上,大学生"村官"走出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带着一腔热血从被管理者转化为管理者,但是面对的现实却并不如想象,思想更容易产生波动性,成为影响大学生"村官"心浮气躁的根源。
(二)部分村干部和村民的认识影响大学生"村官"的认可度。其一,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迫切需要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他们盼望有技术、有想法、有能力、能给他们带来实际收益的村干部入村,这些积极的心态转化为对大学生"村官"的期待就成为看到实利、带来实惠,当村民在短期内没有看见实利的时候,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支持就会弱化,认为大学生"村官"们是华而不实。其二,村干部看到大学生在知识和意识上的优势,也看到了他们的弱点,本来应该是两者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有些村干部担心大学生"村官"有夺权意识,这种思想禁锢了村干部的视野,影响了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的团结合作。其三,到村的大学生中专业对口的很少,开始时无法对农民提供有效的帮助,降低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的认可度。除农学专业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村民提供技术帮助,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村网站建设等方面发挥专业技能外,大多数到村大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学专业知识没有太大联系。我们所调查的66名大学生"村官"中涉农专业毕业的仅4名,所占比重仅为6.06%;计算机相关专业7名,两项合计仅占16.7%。其他一些非相关专业如:艺术类、化学、数学等,在短时间内很难能与新农村建设直接联系起来。其四,大学生"村官"吃、住、劳动与村民不在一起,因此有部分基层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官"是一种务虚的事情,甚至有把大学生"村官"看作局外人的不信任感,这很不利于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扎根和工作的推进。
(三)管理力度不够,缺乏规范性操作。山西省在稳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特别是在报名、笔试、面试、培训、激励引导方面已经建立起比较规范的机制,但是在后续的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缺乏规范性制度监督。
1、在具体政策、措施的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大学生"村官"入村工作面临一些如吃、住、办公环境、安全问题、办公时间、休息时间等实际问题,这些困难一时解决不了而造成了村官不驻村的现象。"'村官'不驻村咋叫村官?",这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效果,也影响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声誉。
2、缺乏一套完善的机制,如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淘汰机制等。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奖励与惩罚体系来监督和规范、指导、评估大学生"村官"的基层实践,也没有建立起淘汰机制。这些制度体系的不完善和不健全会使大学生"村官"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出现一种懒散的状态,也不利于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管理和改进。
3、大学生"村官"没有明确的身份和出路。大学生"村官"没有一个明确而固定的身份和出路,部分大学生是冲着优惠政策而来,缺乏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热情。比如很多大学生"村官"看重优先考研和考公务员(三年考核期满后,考研加10分,考公务员加5分,同等情况下优先录用)、希望通过几年基层的经历为考公务员和进一步学习提供筹码,而轻视了在农村的历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思考
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前景也越发明朗。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完善实施机制,探索新举措,从而克服困难,确保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在探索中继续前进。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用、任用机制。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而言,管理就是最大的支持。各地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很多尝试,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制订的《朔城区高校毕业生村干部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就是一种探索。正如朔城区东神头村支部书记所说的"大学生'村官'是一颗小苗,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需要各方面的支持。"第一,建立科学的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机制。各级政府应该大胆创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机制、双向流动机制、培训深造机制等。第二,建立科学的激励和退出机制。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分类晋档,勤绩联酬"的目标考核体系,每年度由村级两委、当地群众、上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考评,并建立业绩档案,把激励、退出机制结合起来,凡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实行发展党员优先、选用支书优先、推荐荣誉优先等激励措施。同时,健全退出机制,对业绩不明显、工作能力差、群众不认可的大学生"村官",经组织考察确认,予以淘汰退出。如此往复,3年一个轮回,不断引进的大学生"村官"就会像接力赛跑一样,形成一条"送智链"。第三, 用事业留人,引导大学生基层创业。各地方政府要重视对大学生"村官"创建项目的帮扶,提供咨询等信息服务,金融部门在信贷资金上要给予扶持,政府部门可以为大学生们的小额贷款提供担保, 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因势利导,努力创造优良的环境,为大学生创业打造舞台, 帮助他们尽早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能人。
(二)制定一套完善的追踪评估体系,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定期进行评估。选拔工作并不是标志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结束,而恰恰是开始。因此,制定一套相对完备的追踪监督评价体系来监督和规范、指导、评估大学生"村官"的基层实践工作是必要的。针对山西省大学生"村官"计划评估体系的具体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是分期评估,循序渐进。大学生融入到基层实践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该在其工作的适应前期、成熟中期及其发展后期进行相应的效绩评估监督。二是注重过程和成果的综合考评。一套完备的评估体系不仅只是重视其计划实施的结果,也是在其具体工作过程中发现整个计划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充实和完善该计划。三是政策透明,群众监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应从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积极接受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实现政策的透明化、公开化。
(三)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自身素质。第一,有意向报考"村官"的大学生要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的性格和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位对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等条件的要求进行分析,确定是否适合自己。到村担任大学生"村官", 不仅仅是为今后的职业谋发展, 更重要的是为农服务, 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二, 适应社会需求,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部分大学生"村官", 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专业知识在农村难以发挥作用。因此, 高校在今后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村务管理方面的课程,有意识地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以适应不断加快的新农村建设,使大学生"村官"真正做到有所作为。第三,加强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力度。大学生"村官"作为一种新生力量,需要一个不断的与农村相互融合的过程,只有加强实地和农村干部业务知识培训,增长村官的知识,才能在村官这样一个平台上,学有所用,使其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如北京市为解决所学为非农专业与农村实际存在差距而回校"回炉充电",专攻农业知识。
(四)对大学生"村官"应有明确定位,有效解决其待遇问题。大学生"村官"是政府公开选拔的基层工作人员,但他们又显然不能纳入公务员体系,地位不明确。要使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建功立业, 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盼头,应营造大学生"村官"成长的良好环境,用统一规范的法规和制度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用政策、待遇和事业留人,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如今年4月份,山西省委组织部出台政策,决定从优秀大学生村干部中考录1000名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胆选拔使用在村任职两年以上的大学生村干部。另外,今年山西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每年为每位大学生"村官"补助5000元,市财政每年每人补助2000元,改变以往由县财政单独负担的状况,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也将对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上一页 [1] [2] [3]
- 山西省昔阳县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掠影 (2008-03-21)
- 山西晋城: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添活力 (2008-03-24)
- 晋城市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作用 (2008-04-02)
- 山西长治 太原:大学生村官成新农村建设助推器 (2008-04-20)
- 杨汉礼: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200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