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学生村官代表:意见建议情牵“三农”

来源:黄河新闻网 作者:周昱丽
    在第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有这样一些特别的代表,他们代表地区不同、专业各异,但却有着相似的农村工作经历。他们从高校走向基层,在农村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服务三农。这就是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代表,第一次参会的他们既收获了一份光荣,也担负了许多重任。

王蓉蓉代表:一心扎根农村服务乡亲

     省十二届人大代表王蓉蓉,2007年10月被选聘为山阴县大学生村官,任岱岳镇兰园村主任助理。2011年,全票当选兰园村党支部书记。

说起兰园村,王蓉蓉如数家珍的给记者介绍,全村575户,1166人。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72万元,年产蔬菜436吨,小杂粮360吨……

怎样做的更好?王蓉蓉一直在思考。完善和巩固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继续支持农业改革、创新农民就业机制等都是她本次带来的建议。“我希望为家乡的乡亲们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王蓉蓉坚定的告诉记者。

王晓红代表:千方百计带领农民致富

    王晓红,08年9月当选为阳高县大白登镇贺塔村村主任助理,毕业于大同大学的她毅然选择留在农村,为自己的父老乡亲贡献自己的青春。

“就想带领农民致富”王晓红很直接的说。整整4年在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她希望把自己在基层的所闻所见传递给大会,切实解决大家的问题,让乡亲们更加富裕。同时,她也把参加两会视为一次学习和提高的好机会。

针对设施农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弱导致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她建议,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延长产业链条,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张恒代表:关注农村文化软实力提升

     张恒,08年被选聘为清徐县徐沟镇南内道村村官。他本次带来的建议主要是希望加强农村文化软实力,提升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

 在采访中,张恒坦言,将近五年的农村工作经历,让他学会了许多在课本上、办公室里学不到的东西。在基层接地气之后,也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和责任。他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次参加省人大,但这么多年的亲身经历让他十分有信心能当好农村群众的代言人,不辜负大家的信任与重托。

同时,他也告诉记者,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到农村工作,给基层带去更新的发展思路,给农村带去新的活力,让地方发展更具魄力和眼界,也使自身得到锻炼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