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高旭彬舍弃大城市领村民踏实赚钱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佚名

    五年前,"大学生村干部"六个字在山西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村干部从"娃娃"变成了村民眼里真正的干部,走上了干事创业的道路,成为农村基层发展的骨干力量。

    10月25日,记者见到了大学生村干部高旭彬。这个年仅27岁的男孩,已是有着一堆头衔的"明星"村官。他曾走出村庄,见识过都市的繁华,但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投身农村。高旭彬在农村干事创业近五年的经历,也是山西选派大学生村干部到村(社区)任职的成功实践。

    放弃大城市工作回到农村

    2006年年底,还在井冈山大学就读的高旭彬,得知家乡山西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任职,他的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回家乡支持农村建设。

    2007年,高旭彬大学毕业后,学校推荐他到同济大学工作,但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干部。

    很多农村的孩子从小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去寻找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而高旭彬这种与众不同的选择,让父母实在无法理解,一家人为此争执不休,最后父母拗不过孩子,只能勉强同意。

    起初,高旭彬被分配到清徐县马峪乡东马峪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一到村里,他就到田间地头搞调研、察民情。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喝一口山泉;累了,就躺在路边小憩。

    通过主动沟通,他迅速和村民打成一片。随后,他又自掏腰包租车带着村民去别的村考察,并在村民们观望的目光中成立了运输合作社。运输合作社的成功运作,很快帮助高旭彬打开了工作局面。"其实,老百姓很简单,他们不怕吃苦,只要能踏踏实实地赚钱,就会跟着你干。"高旭彬说。

    运输合作社取得成功之后,他又将目光转移到了东马峪村的传统葡萄种植上。村民世世代代以种植葡萄为生,但多年来高产价低,增产不增收一直困扰着村民。通过走访葡萄经销商和种植户,高旭彬深深感到,葡萄品种单一,没有形成品牌,是其价格抬不上去的直接原因。

    高旭彬认为,打造一个全新的清徐葡萄品牌,将其卖到大超市是一个有效的捷径。他把葡萄精选出来,装进纸箱,印上"清徐葡萄,皇家贡品"的字样,然后卖到超市。在当地每斤卖价只有两三元的葡萄,"身价"也因此暴涨一倍,卖到了6元/斤。"仔细想想,其实这些东西都不难,关键是把它们联系起来,而且贵在坚持。在农村要真正为老百姓做事,就要一条道走到底。"高旭彬说。

    两年后他全票当选"一肩挑"

    在马峪乡东马峪村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高旭彬为村民们谋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赢得了大伙儿的支持和信任。

    2008年12月底,高旭彬以两个全票当选为清徐县马峪乡圪垛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这在当时山西的大学生村官中是还没有先例的。在全省两万多名大学生村官中,全票当选,他是第一个。

    高旭彬告诉记者,这个结果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村民一人一张票,无记名投票,谁知道人家投谁。结果一出来,在场的人都非常惊讶。不过想想也很正常,村民们求发展、求富裕的想法太强烈了,他们迫切希望有这么一个人、一个团队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而高旭彬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在圪垛儿村,高旭彬调研发现,村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水。村民们祖祖辈辈守着都沟河却没水喝,只能靠天吃饭。兴修水利设施,引水上山是圪垛儿村村民多年的夙愿。

    2009年农历正月,在村民们闹红火的欢声笑语中,高旭彬顺着村外都沟河的河滩深一脚浅一脚地开始了修水库的实地考察和测量。一个月后,一份高质量的《马峪乡圪垛儿村农田灌溉设施可行性报告》呈现在县水务局领导面前,高旭彬也很快争取到了一部分资金。

    资金到位后,高旭彬迅速找到县水务局技术员,选坝址、做方案、找设备,忙得不亦乐乎。从县城到山村的几十里山路,高旭彬骑着摩托车来来回回,不知跑了多少趟。经过一个多月的忙碌,圪垛儿村历史上第一个水利工程竣工了。"说实在话,村里头没有多少壮劳力了,要想办这些事确实困难。他能给村里头办这些事,说明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了不起。"圪垛儿村村民说。

    乡镇换届中成为乡党委委员

    2011年5月,在清徐县乡镇换届选举中,高旭彬被选派到了乡镇工作。目前已成为清徐县委候补委员、清徐县集义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工会主席,同时兼任马峪乡圪垛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事实上,高旭彬在圪垛儿村工作的两年多来,已经让这个"马峪乡最贫困的村之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修道路,让村民吃上自来水,葡萄包装销售,合法流转土地,种植100亩矮化骏枣大棚。

    高旭彬说,自己的成长与我省开展的一系列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帮扶措施是分不开的。高旭彬告诉记者,当时,他很想带领村民致富,但苦于不知从何入手。在几次省委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干部的"谈心"座谈会上,收集到大家的创业意愿,便着手调研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久后,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省工商局联合印发了相关文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干部领办、合办、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大学生村干部与农户相结合的模式,更多"村官"加入到创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队伍中,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在后来的创业培训中,大学生村干部学会了如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了山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的瓶颈,"村官"创业开始进入高潮。

    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中,高旭彬与村民开设了"山区农业循环园区",种植无公害蔬菜。高旭彬计划在"十二五"期间要形成枣、核桃等干果种植为主业,土鸡、羊、山猪养殖和"农家乐"为副业的产业体系,计划种植骏枣300亩,核桃等其他干果、水果200亩,在荒山、荒坡上建成200亩的规模化生态养殖区域,吸引种植大户来圪垛儿村发展,鼓励合法流转土地。"在形成'一村一品'的同时,扩大增收渠道,村民年人均收入要比'十一五'期间增加5000元。"高旭彬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 李飞飞

    ■相关链接

    2006年10月,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山西提出了要在5年内"为每个村、每个社区选配一名高校毕业生担任干部"。

    2006年以来,按照"省定规划、市里选拔、县付薪酬、乡镇管理、服务基层"的运作模式,我省先后选聘了29084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一村一社区配备一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目前,我省有225名大学生村干部担任了村"两委"主干,有4032名大学生村干部开展了创业项目,带动了全省11万多户农民的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