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雅县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纪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近年来,沙雅县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选聘了14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大学生村官任职后积极投身沙雅新农村建设,在平凡的岗位上唱响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我要在农村实现理想”
“放着城里那么好的工作你不干,非要回到农村?我和你妈辛辛苦苦供你上学,就是想让你离开农村,你现在又回到农村,想想我们老两口还有什么面子。”大学生村官左金的父亲怨道。“最初选择到基层,考虑的是自己出身农村,知道农村的一些现状,现在回到农村,一方面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广大农民做点事,锻炼自己;另一方面我也考虑自己所学的农林专业特长,作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在农村实现自己的理想。”左金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3月经组织选聘,来到了沙雅县努尔巴克乡兰帕村当上了一名村委会主任助理,主要负责农业技术普及和推广工作,上任前他就遭到家人的坚决反对,但左金始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要在农村这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三年半的工作,左金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要转变农民群众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一方面要将知识传播给农民,使农民逐渐向知识型、技术型农民转变。”
兰帕村是努尔巴克乡的贫困村,村里人多地少,地质地况差,风沙大,几千亩土地多为中低产田,村民分散而居,住的是土坯房,有的村民还吃着涝坝水。全村没有一条象样的道路和林带,群众辛劳一年只能填饱肚子。面对这种状况,左金积极向村支部书记建议,对全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林果业是沙雅县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左金到兰帕村任职一个月后,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帮助村民发展红枣种植,同时针对全村果园老化、果品差的情况,积极协助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对村里近800亩庭院和280亩老果园进行嫁接改造。在红枣种植推广现场会上,艾买尔大叔当场就让左金下不了台:“小伙子,现在,我们好不容易赶上棉花价格好的形势,你现在却让种红枣。你纯粹是折腾我们嘛。”望着充满疑惑的村民,左金一边耐心细致地解释发展林果业的优势,一边给村民算经济帐:“当前棉花的价格是每公斤5块8,每亩地按产仔棉220公斤算,共计收入是1276元,除去700元成本,年纯收入576元。而当前种植红枣,推广粮枣兼作,在不影响粮食种植的情况下,三年后就可挂果见效,每亩地就可产生效益2000-3000元……”。望着群众疑惑的眼神,左金决定自己带头先干。2006年底,他承包了村里的10亩机动地,自己投资全部种上了红枣,并承诺这10亩红枣园种成后,所有权归村集体,作为村民今后学习交流的示范园。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第二年10亩红枣亩均产量达到了265公斤,当年市场价格6.5元,除去成本,左金净赚了12000多元,看到效益的乡亲们信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他趁热打铁,拿着挣来的1万多元钱,以村委会的名义请来了红枣种植方面的专家,在村里开起了林果种植培训班,为群众免费发放了红枣种植技术资料。2007年,全村红枣种植面积达到了580亩,当年仅红枣一项就为农民人均增收近260元。如今的兰帕村,渠水绕村,六畜兴旺,道路平展、林带挺拔,村民新居宽敞明亮,电话电视一应俱全,村民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村儿的大棚王”
帕尔哈提·尼扎木,1976年5月出生,1999年新疆塔里木农业大学毕业后,被组织分配到古勒巴格乡政府工作。2003年3月,帕尔哈提·尼扎木被沙雅县委组织部选派到色日克苏盖提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如今,知道色日克苏盖提村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今非昔比,变化巨大。过去色日克苏盖提村“守着金碗要饭吃”: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住处灵通,极具地缘优势,然而受计划经济制约已久,造成经营思路单一,使“种植模式老调子,贫穷落后破帽子”长期困绕着全村干部群众。刚上任时,全村人都对帕尔哈提·尼扎木投来了不信任的眼光,认为他“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加上人又老实,不能带领群众致富。但帕尔哈提·尼扎木没有介意,积极配合村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跑市场、访农户,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决定在地缘优势上作文章,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调查中他们发现,县城居民所吃蔬菜绝大部分从内地或外县(市)贩运而来,价钱昂贵且不新鲜,而色日克苏盖提村地处城郊,交通便利,具有为城镇居民提供新鲜蔬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采取村集体出资在集体经济田修建温室大棚向群众租赁承包,不但可以增加村集体积累,同时还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是一种最理想的经营方式。想法虽然有了,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却难以调合。一开始就遇到技术和资金两大难题,帕尔哈提·尼扎木在动员支部成员跑贷款的同时,远赴山东寿光学习节能日光温室生产技术。
2005年8月,26座大棚建起来了,9户种植户也聚齐了,帕尔哈提·尼扎木开始失眠了。凌晨1点送肥料的人把他从被窝里叫起来验货;每季度从村里坐车赶往自己的母校塔农大讨教种植事项,一个单程就近290公里;一天十几个小时蹲在大棚里教农民如何栽培,晚上回去还要挑灯钻研买来的新书……。当年,承包了大棚的农户除上交承包费用以外,每户增收2000元以上。看到种大棚的农户腰包都鼓起来了,其他群众“眼红”了,争先恐后的请帕尔哈提·尼扎木帮助他们修建大棚,如今,全村共建的31座温室大棚,种植品种除了蔬菜,还有油桃、甜瓜、美国红提、黑提葡萄等反季水果。产品不仅满足了沙雅市场,而且远销到了阿克苏、库尔勒、喀什、乌鲁木齐等地。
四年来,帕尔哈提·尼扎木走访了全村120多户村民,征求群众的各类意见、建议达20多条,为村民们提供牛羊育肥、转移富余劳动力等致富信息120多条。如今的色日克苏盖提村,160多座抗震房掩映在绿树之间,90%的电话普及率使村间的沟通及外界信息来的更加便捷。成群的牛羊及轰鸣的马达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再遥远。村民对帕尔哈提·尼扎木的称呼从“毛头小伙”改成了“技术员”,又从“技术员”变成了“帕尔哈提书记”。现在,他还有了更新潮的名字——“我们村的大棚王”。
他把农民变成了“网民”
曲绪君,2004年5月从新疆兵团司法警官学校毕业,被组织分配到沙雅县塔里木乡工作。同年7月,在“干部下乡驻村”工作中,下派到其格格热木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其格格热木村有138户农户,村民690人,距乡政府25公里、距县城75公里。
村里有一条通往乡里的便道,村民到乡里去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曲绪君一边积极争取乡里的支持,一边动员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和全体村民,用13天时间,在原有土基路面上,修筑了一条平整的石子路。
2006年,曲绪君向县电信局反映,争取电信局的支持,低价为40户村民安装了宽带。他手把手地教村民们学习电脑和网络基本知识。经过两个多月的电脑基础知识培训,大部分村民学会了用电脑打字,在网上查阅农业种植技术和供求信息。村民郭珲甲种了230亩“塔河珍珠牌”哈密瓜,在曲绪君的帮助下,上网了解到北京、上海等地哈密瓜市场价格每公斤在4—6元左右,普遍比新疆高出3—5元。于是,他就与北京的瓜果经销商取得联系,将50吨哈密瓜发往北京,仅此一项就比在本地销售多挣了8万余元。32岁的农民党员罗兰提起网络就兴奋地说:“鼠标轻轻一点,就能马上调出全国各地的棉花价格,简直太神奇了!现在,我们农村的孩子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不出门就可以想了解什么就查询什么。”如今,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涌现出了许多“上网族”。今年6月,上级领导到沙雅县其格格热木村调研,了解这一情况后,动情地说:“小曲,你把农民变成了‘网民’,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大有可为啊!”
“我要在农村实现理想”
“放着城里那么好的工作你不干,非要回到农村?我和你妈辛辛苦苦供你上学,就是想让你离开农村,你现在又回到农村,想想我们老两口还有什么面子。”大学生村官左金的父亲怨道。“最初选择到基层,考虑的是自己出身农村,知道农村的一些现状,现在回到农村,一方面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广大农民做点事,锻炼自己;另一方面我也考虑自己所学的农林专业特长,作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在农村实现自己的理想。”左金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3月经组织选聘,来到了沙雅县努尔巴克乡兰帕村当上了一名村委会主任助理,主要负责农业技术普及和推广工作,上任前他就遭到家人的坚决反对,但左金始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要在农村这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三年半的工作,左金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方面要转变农民群众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一方面要将知识传播给农民,使农民逐渐向知识型、技术型农民转变。”
兰帕村是努尔巴克乡的贫困村,村里人多地少,地质地况差,风沙大,几千亩土地多为中低产田,村民分散而居,住的是土坯房,有的村民还吃着涝坝水。全村没有一条象样的道路和林带,群众辛劳一年只能填饱肚子。面对这种状况,左金积极向村支部书记建议,对全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林果业是沙雅县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左金到兰帕村任职一个月后,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帮助村民发展红枣种植,同时针对全村果园老化、果品差的情况,积极协助村党支部组织村民对村里近800亩庭院和280亩老果园进行嫁接改造。在红枣种植推广现场会上,艾买尔大叔当场就让左金下不了台:“小伙子,现在,我们好不容易赶上棉花价格好的形势,你现在却让种红枣。你纯粹是折腾我们嘛。”望着充满疑惑的村民,左金一边耐心细致地解释发展林果业的优势,一边给村民算经济帐:“当前棉花的价格是每公斤5块8,每亩地按产仔棉220公斤算,共计收入是1276元,除去700元成本,年纯收入576元。而当前种植红枣,推广粮枣兼作,在不影响粮食种植的情况下,三年后就可挂果见效,每亩地就可产生效益2000-3000元……”。望着群众疑惑的眼神,左金决定自己带头先干。2006年底,他承包了村里的10亩机动地,自己投资全部种上了红枣,并承诺这10亩红枣园种成后,所有权归村集体,作为村民今后学习交流的示范园。在他的精心管理下,第二年10亩红枣亩均产量达到了265公斤,当年市场价格6.5元,除去成本,左金净赚了12000多元,看到效益的乡亲们信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他趁热打铁,拿着挣来的1万多元钱,以村委会的名义请来了红枣种植方面的专家,在村里开起了林果种植培训班,为群众免费发放了红枣种植技术资料。2007年,全村红枣种植面积达到了580亩,当年仅红枣一项就为农民人均增收近260元。如今的兰帕村,渠水绕村,六畜兴旺,道路平展、林带挺拔,村民新居宽敞明亮,电话电视一应俱全,村民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村儿的大棚王”
帕尔哈提·尼扎木,1976年5月出生,1999年新疆塔里木农业大学毕业后,被组织分配到古勒巴格乡政府工作。2003年3月,帕尔哈提·尼扎木被沙雅县委组织部选派到色日克苏盖提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如今,知道色日克苏盖提村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今非昔比,变化巨大。过去色日克苏盖提村“守着金碗要饭吃”: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住处灵通,极具地缘优势,然而受计划经济制约已久,造成经营思路单一,使“种植模式老调子,贫穷落后破帽子”长期困绕着全村干部群众。刚上任时,全村人都对帕尔哈提·尼扎木投来了不信任的眼光,认为他“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加上人又老实,不能带领群众致富。但帕尔哈提·尼扎木没有介意,积极配合村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跑市场、访农户,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决定在地缘优势上作文章,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调查中他们发现,县城居民所吃蔬菜绝大部分从内地或外县(市)贩运而来,价钱昂贵且不新鲜,而色日克苏盖提村地处城郊,交通便利,具有为城镇居民提供新鲜蔬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采取村集体出资在集体经济田修建温室大棚向群众租赁承包,不但可以增加村集体积累,同时还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是一种最理想的经营方式。想法虽然有了,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却难以调合。一开始就遇到技术和资金两大难题,帕尔哈提·尼扎木在动员支部成员跑贷款的同时,远赴山东寿光学习节能日光温室生产技术。
2005年8月,26座大棚建起来了,9户种植户也聚齐了,帕尔哈提·尼扎木开始失眠了。凌晨1点送肥料的人把他从被窝里叫起来验货;每季度从村里坐车赶往自己的母校塔农大讨教种植事项,一个单程就近290公里;一天十几个小时蹲在大棚里教农民如何栽培,晚上回去还要挑灯钻研买来的新书……。当年,承包了大棚的农户除上交承包费用以外,每户增收2000元以上。看到种大棚的农户腰包都鼓起来了,其他群众“眼红”了,争先恐后的请帕尔哈提·尼扎木帮助他们修建大棚,如今,全村共建的31座温室大棚,种植品种除了蔬菜,还有油桃、甜瓜、美国红提、黑提葡萄等反季水果。产品不仅满足了沙雅市场,而且远销到了阿克苏、库尔勒、喀什、乌鲁木齐等地。
四年来,帕尔哈提·尼扎木走访了全村120多户村民,征求群众的各类意见、建议达20多条,为村民们提供牛羊育肥、转移富余劳动力等致富信息120多条。如今的色日克苏盖提村,160多座抗震房掩映在绿树之间,90%的电话普及率使村间的沟通及外界信息来的更加便捷。成群的牛羊及轰鸣的马达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再遥远。村民对帕尔哈提·尼扎木的称呼从“毛头小伙”改成了“技术员”,又从“技术员”变成了“帕尔哈提书记”。现在,他还有了更新潮的名字——“我们村的大棚王”。
他把农民变成了“网民”
曲绪君,2004年5月从新疆兵团司法警官学校毕业,被组织分配到沙雅县塔里木乡工作。同年7月,在“干部下乡驻村”工作中,下派到其格格热木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其格格热木村有138户农户,村民690人,距乡政府25公里、距县城75公里。
村里有一条通往乡里的便道,村民到乡里去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曲绪君一边积极争取乡里的支持,一边动员组织村组干部、党员和全体村民,用13天时间,在原有土基路面上,修筑了一条平整的石子路。
2006年,曲绪君向县电信局反映,争取电信局的支持,低价为40户村民安装了宽带。他手把手地教村民们学习电脑和网络基本知识。经过两个多月的电脑基础知识培训,大部分村民学会了用电脑打字,在网上查阅农业种植技术和供求信息。村民郭珲甲种了230亩“塔河珍珠牌”哈密瓜,在曲绪君的帮助下,上网了解到北京、上海等地哈密瓜市场价格每公斤在4—6元左右,普遍比新疆高出3—5元。于是,他就与北京的瓜果经销商取得联系,将50吨哈密瓜发往北京,仅此一项就比在本地销售多挣了8万余元。32岁的农民党员罗兰提起网络就兴奋地说:“鼠标轻轻一点,就能马上调出全国各地的棉花价格,简直太神奇了!现在,我们农村的孩子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不出门就可以想了解什么就查询什么。”如今,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涌现出了许多“上网族”。今年6月,上级领导到沙雅县其格格热木村调研,了解这一情况后,动情地说:“小曲,你把农民变成了‘网民’,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大有可为啊!”
延伸阅读:
- 大学生朋友,你愿回到农村去当“村官”吗 (2007-05-10)
- 一村一名大学生 新疆确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目标 (2007-08-27)
- 新疆沙雅县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纪实 (2008-09-06)
- 新疆尼勒克培养大学生“村官”出实招 (2008-10-14)
-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各地大学生村官风采集中展 (2008-11-03)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