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拜城县实施大学生村官培优工程取得成效

来源:大学生村官网 作者:张庆

  为了使大学生“村官”选得好、用得上、留得住,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大力实施大学生“村官”培优工程,通过“抓选拔、抓培训、抓帮带、抓管理”,确保“源头优、能力优、角色优、管理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抓选拔,确保源头优。通过反复论证和多方征求意见,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出台了《拜城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志愿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选拔标准,即:在校期间入党或担任学生会干部的优先,懂“双语”的优先,所学专业与农业农村工作联系紧密的优先,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优先。在选拔方式上,改变片面注重理论考试的模式,突出能力素质的综合考察。采取报名多渠道、笔试作门槛、面试比高低、政审把关口的方式,择优选拔,从源头上保证大学生“村官”必须优中选优。

  抓培训,确保能力优。一是岗前培训。为了使大学生“村官”赴任前对开展农村工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该县聘请政法、统战、宣传、司法、纪检、信访、民政、计生、农经、社保等16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教员,为131名大学生村官详细讲解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法律法规知识和基层工作方法。县委组织部、基层办收集整理编写了《大学生村官学习读本》,方便大学生“村官”随时学习。二是任中培训。针对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的实际需求,开展“菜单式”培训,采取分类办班、按需设课的办法,突出选学特色,提升培训的针对性。

  抓帮带,确保角色优。大学生“村官”都是新手上路,需要师父引进门,才能靠个人努力去闯出一片新天地。拜城县在抓帮带过程中,采取“三式”结对法,引导大学生“村官”快速转变角色,尽早适应“村官”岗位。一是师徒式结对法。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带领大学生村干部参与全村的各项事务,协调解决基层矛盾和邻里纠纷,以师带徒的形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传、帮、带。二是朋友式结对法。通过组织乡镇干部与大学生“村官”按民汉结构,以交朋友的形式结对帮扶,相互学习“双语”,了解风俗习惯。同时,指导大学生村干部其掌握基层工作方法,熟悉乡镇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三是干群式结对法。引导大学生“村官”以定期约谈、包户访谈等方式,与典型农户、“四老人员”进行结对,了解熟悉村情民意,提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至目前,共结帮扶对子500余个,大学生“村官”普遍反映,结对帮扶避免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盲目性,工作中少走了不少弯路,目标也更加明确了。

  抓管理,确保管理优。制定了《拜城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志愿者到村任职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从任职待遇、日常管理及服务、教育培养、考核奖惩等方面进行规定。一是规定了大学生“村官”的试用期为3个月,合同期为3年。在村任职期间,对每位大学生村官每月按时发放工资950元(含150元/月绩效奖金),并统一为每人交纳10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次性发放生活用具和交通工具购置补贴1500元,可以参加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二是明确了六项包括档案、请销假、调查研究、工作月报、工作例会、工作纪律等管理制度。三是规定了考核程序及结果应用,县组织部、人事部门会同乡镇党委每年对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志愿者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程序为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座谈、核定实绩和确定等次等步骤;考核内容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考核执行,重点考核执行政策、工作作风、完成工作任务、遵守纪律、维护稳定等方面情况;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评定为合格、优秀等次的,参照《拜城县村干部报酬发放标准及管理办法》的规定,由各乡镇(场)根据其所在村同级村干部奖励标准给予奖励,奖金从乡、村集体经济中支出;考核为不合格的,将给予解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