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要尽快学会适应转变角色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巴桑次仁
    近日,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农业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为我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指明了方向。

  大学生到农牧区工作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导向:鼓励大学生走向基层,走上一线岗位。与此同时,大学生“村官”须尽快适应角色转变,切实在新农村建设的这个大舞台上发挥作用。

  从学校到基层,从城市到农牧区,大学生“村官”正经历着环境和角色的转变。大学生“村官”首先必须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要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到农牧区一线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思想上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基层工作者,主动与农牧民亲近,了解农牧民、知晓农牧区、弄清工作重点,只有不断转变自己,才能胜任“村官”之职,才能无愧于“村官”这个称号。大学生“村官”要在了解农牧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利用观念新、年纪轻、有胆量、敢想敢干等优势,不但要实现自身的“变”,还要带领农牧民“变”,带领农牧区“变”,在推动广大农牧区的发展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农牧区工作很具体,农牧民群众评价村干部的工作,不是听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能否真心实意为农牧民群众办实事,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大学生“村官”在转变角色的基础上,必须立足这个根本,对内做好本职工作,对外当好桥梁纽带,多在农牧业科技培训、发展规划、市场服务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帮助,力争在任职期间能够为当地留下一个好的发展规划,培育一项好的支撑产业,办成一批好事、实事,培训一批致富能手,拓宽一条增收渠道。有句话说得好,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你真心为农牧民服务,确确实实为农牧民做实事,他们就会支持你、拥护你,你施展的舞台就会更宽广、更精彩。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只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以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勤于学习、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再加以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青春之花定能在广阔的农牧区天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