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心得体会:到村任职 要带着感情

来源: 作者:

  时间过得真快,眼到村工作已经有大半年了。这段时间,完成了从大学生到村干部的角色转变,从对农村工作的一知半解到现在逐渐能独当一面,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应当浓墨重彩的一笔财富,现将自己在这大半年的心路历程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2001年由拼茶中学考入扬州大学,只因为两分之差与名牌大学失之交臂。进校后一直担任班长职务,并在学校里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时被学校评定为“优秀本科毕业生”。早在大二暑假的时候,我曾一人骑自行车完成了对省内沿江七市的暑期社会考察,从扬州出发,经瓜洲渡口到镇江,再到常州,再到江阴的华西村参观,后到“江苏经济四小龙”之一的张家港;通过通沙汽渡到南通,向西骑行穿越泰州,返回扬州。每到一处给都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了下来,回校后完成了考察报告《单车800里行》,并在校报上发表。在那个时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家乡农村与苏南农村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就在那时候,我就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在出校门之后为家乡做点事情。


  2005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特大型钢铁公司工作,有着一份不错的工资收入,曾经过着上班一族“朝九晚五”的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在一个人静下心来以后,总觉得若有所失,那种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骨子里时常萌发一种创业的冲动。偶然的机会,在上网的时候,看到县里公开招录大学生村干,当时眼睛一亮,怦然心动,请了一个月的探亲假,一边在南通市区考驾照,一边参加村干部的选拔考试。很幸运,最终我非常顺利的拿到驾照,也顺利的通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如愿以偿的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半年多过去了,我在基层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在锻炼中寻找自身的位置,在实际工作中,我有以下感悟:

 

    要沉得下去。作为一名到村工作的大学生,不要以为自己肚子里多喝了点墨水,就高高在上,看不起群众,要扎扎实实地从零做起,甘当小学生,做到“脚勤、嘴勤、手勤”,吃农家饭,知农家事,和他们打成一片。这几个月,最深的体会我有两点:

 

    一是披星赶月在基层。农村很多工作往往都是在晚上进行的,因为晚上大多数村民才能聚得拢,可以说披星赶月是农村基层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再加上农村工作的突发性和特殊性,应该说这才是真正的工作常态;二是狗叫迎客进家门。一进家门狗在吠,二出门口狗在吼,那是因为拿你当陌生人,但是当你去的时间多了,狗也开始对你友好了,几乎家家的狗都像见到了老朋友一样,伸出舌头摇着尾巴向你致意。虽然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这种由喧嚣到平静的动物致辞,也许是基层生活对我们工作最现实的馈赠。

 

    要带着感情。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要主动去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心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村工作。比如和其他村干部、村民打交道,光领导式的指手划脚,只说不练,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对你有看法,如果你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心交底,平等对待,力所能及地去干一些事情,他们对你的态度就会大为改观。为此,在村里,我都会主动帮他们做些可以做到的事,比如一些村干部对抄抄写写十分头疼,我便协助他们做些文字方面的工作,部分老弱孤残村民生活不便,我便帮助他们打扫清洁卫生,做一些家务事和简单的农活,事情不大,但他们都会感激你,大家的关系自然也就拉近了。

 

    要善于学习。在农村基层,农民最渴望的是大学生村干部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实用技术,让党的惠民政策在农村中有明显的体现。为此,在工作之余,我都自觉学些有关“三农”的政策、法律法规,比如《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村委会组织法》、《农村实用技术》等等,并及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让村民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另外,工作中我还注重向村干部学习,虽然他们的理论知识可能没有我们多,可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处理一些具体问题的确比我们顺手。比如村里哪家发生了什么矛盾和纠纷,我都随村干部去当事人家里调解。在多次现场学习后,我也掌握了一套处理农村工作特有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实效。

 

    要会做小事。在农村基层工作,往往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农民的家长里短,一些小的困难和问题,但是一件件的小事实事中最能体现工作的价值。比如在教村民使用电子信箱时,对我们而言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但对不懂电脑的村民来说却是关系到一年农产品销售的大事。当看到他们能熟悉的在网上发送买卖信息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一路走来,我也曾彷徨过,迷惑过,但是面对那些朴实的面孔,需求的双手,我的心中始终是温暖满足的,为此,我要说,既然选择了基层,就要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