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为民当村官 服务建设新农村

来源: 作者:

    在农村7个多月的工作实践,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磨练。半年多来,我珍惜这个机会,直面这个考验,迎接这个挑战。一直保持着自己奉献基层的热情和激情,在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中做出一点成绩。

  一访。即挨家挨户的走访村民。通过走访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寻找我们村经济薄弱的症结。经济薄弱村为什么薄弱?我们大学生到了村里又能做哪些事情来改变这样的状态?而我们又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村民们由被动的向上面要钱发展,变自主的、创新的谋求自身发展呢?这些都是要通过和村民的交谈才能了解,才能知道的。只有把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弄清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真正地为薄弱村的经济建设创造一条和谐发展的道路。通过走访调查,在基本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我写出了王庄村村情调研报告,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制定了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群众的赞同。

  二筹。一是通过多方面筹集资金建设本村的道路和桥梁,我们村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基础非常薄弱,7700多亩土地,只有村内一条水泥路,组与组之间的道路则可以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来形容。到了村里,我利用省扶贫的机会,与村书记一同向省驻滨扶贫工作队、县扶贫办的领导多次恳请,为我们村争取了一座新桥,当新桥开工之时,村中群众自发买来鞭炮燃放。二是和我们镇里的其他六名大学生筹划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宣传小组”,利用网络优势,向村里的种养殖大户提供现代农业信息,向党员和干部群众宣传十七大精神,努力当好新农村建设“六大员”。我在我们村小还义务担当了数学老师,为他们带去图书资料,仅希望自己能够在能力范围内帮助村里的孩子打好基础,增长见识,拓展眼界。

  三联系。去年十月份,我联系了大学母校的校领导及老师到我村调研指导,他们对我们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商讨,我将和他们一同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摄影展”,把我们八巨作为拍摄基地,这样既能给村里带来收益,也能达到宣传我们镇、村的目的,这一计划将在今年5月份实施。去年11月份,我还联系三江学院学生会,与他们一同开展“献爱心,赠寒衣”活动。因为在参与关爱工程的工作中发现,我们王庄村4600人口,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有1195名,其中男689名,女506名。留守在家的儿童达300人,多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部分村民家境贫寒,在寒冷的冬天没有御寒的衣物,这次成功的开展了寒衣捐赠活动,从我的母校获赠200多套冬衣,为我们八巨镇的部分贫困家庭的孩子送去了温暖。我还联系5名留守儿童,定期登门为他们辅导功课。

  时光在流逝,农村在发展。半年多的实践,使我对农村产生了热情、对农民产生了真情。2008年,我将与村两委班子一道想方设法为民创收,攻坚克难发展经济,走出一条富有本村特色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路子。一是丰富农村文化。计划和村小的老师们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馆,加强体育、娱乐器材的投入,让村民们看书学科技,运动强身体,娱乐悦身心。另外就是开通一个“带民致富信息网”,介绍我们八巨镇、王庄村地域优势、招商政策和投资环境,介绍我们镇村特色产业和产品,把客商引进来,把产品销出去。成立一个“创业致富培训班”,把村里想发展、要发展的村民集中起来,发挥我们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为他们开设科普科技讲座,引导他们投身创业实践。二是改善农村环境。接受S327的辐射,科学的、整体的规划我们村的布局,让农民集中居住。宣传环境保护知识,鼓励村民植树造林,种植花草,绿化美化。推进县委“百千万设施栽培工程”,重点发展马铃薯规模种植、山芋粉丝品牌加工等。三是推动经济跨越。重点发展农村经纪人,成立经济合作社,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高效无设施农业。在个人创业方面,准备投资6万元,承包30亩土地,种植马铃薯,发挥示范作用,带领群众创业,共同富裕。

  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村里更是一个大课堂,我感到生活在这大课堂里有学不完的知识,吸不完的营养,为百姓做不完的事,百姓也渴望我们大学生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实用技术,让党的惠民政策在农村中得到更大的体现。年前,我光荣当选滨海县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自己深感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保持着这份为家乡服务的激情和热情,不断给自己定目标,最大程度的挖掘自己的潜力,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