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4万大学生村官:5年,我们这样走过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袁艳 朱燕婷 叶圣义

 核心提示:

  聘2.4万多名大学生村官。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奔向全省各地农村,将青春奉献在乡村,将激情播撒在田野。大学生村官队伍日益庞大,如何让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成为当今一个重要命题。

  在浙江广袤的希望田野上,一支支充满青春朝气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成为农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他们从稚嫩的学生娃成长为村干部,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每天一早,永嘉县巽宅镇外宕村村委会主任胡晓吉都习惯在村里“荡一圈”,和村民唠几句后,再到自己创办的“晓吉种养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看看。

  别看胡晓吉只是个23岁的小姑娘,她已经在外宕村当了3年的村委会主任。2008年4月17日,年仅20岁的女孩胡晓吉当选外宕村村委会主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村委会主任之一”。今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小胡再次当选村委会主任。胡晓吉觉得,这是村民们对她3年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但她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村民对她信任增加了。

  在我省农村,越来越多大学生村官正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谈起自己从“学生娃”到村里“当家人”的“蜕变”,胡晓吉深有体会。“2008年刚刚被村民们选为村委会主任时,我当时心里胆怯得很,虽然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但因为刚跨出校门不久,农村工作该怎么干,并不是很清楚。外宕村是永嘉的高山村,要带领大家致富并不容易。”胡晓吉说,这几年,她从村民最迫切的事办起,安装有线电视、创办养殖场带动村民自主创业、修路……渐渐赢得村民的肯定。

  “我们村需要小胡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有知识、信息灵,会跑能干,有他们带着,村子有希望。”60多岁的村民胡家龙由衷地说。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认为,随着我省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扩大,加强管理,促进锻炼成长已经成为紧迫任务,不能随意“放养”,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加强教育培训,为农村输送有生力量,把更多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2006年,我省启动大学生村官工作以来,已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24411名,仍在岗的有17983名。仍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分布在全省52.8%的行政村,覆盖面居全国各省区市前列。今年村级换届中,全省有3490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一批骨干。

  “当村官的经历,是我迈出校门后积累经验和自我充电的过程,我知道自己不可能一辈子做村官,但是基层锻炼,让我受益匪浅。”已考入长兴县泗安镇镇政府工作的朱轩毅谈起当村官的日子,心情有些激动。

  “刚当村官的时候,自己还真的没有摆脱大学生的影子,一副"学院派",不知道什么叫"入乡随俗"。虽然自己会说长兴话,但还是习惯性地和村里人用普通话交流,说话也文绉绉的。”小朱坦言,几次碰壁后,他感觉到所谓“大学生村官”的重点不在“大学生”,而是如何当好“村官”,现在成为镇政府工作人员,当村官的经历就像上“学前班”一样,很受用。

  “现在,一些机关干部缺的不是能力,缺的是对群众的感情。”蔡奇说,“干部就应该在一线培养、到基层一线成长、从基层一线选拔,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培养知农、爱农、为农干部的重要途径,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链。”

  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村官缺乏工作经验,“沉”不到村里,往往“浮”在乡镇“打杂工”。金华市从2009年开始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成长档案”制度,每名大学生村官都有一份“成长档案”,上面记录着个人基本信息、成长规划、重点活动和典型事件以及职位、接受培训、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成长情况。有了“成长档案”,混不了日子。成长档案作为大学生村官考核、选用的主要依据,而且促使乡镇对每一位大学生村官负责,因人施教,以实绩比才干,把群众公认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大学生村官列入村干部、乡镇干部后备力量,逐步建立从大学生村官中选拔党政干部的培养链。在今年乡镇党委换届试点工作中,金华市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从大学生村官中择优选拔了6名乡镇党政班子候选人预备人选。对不安心岗位工作、平时工作表现不好,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按照有关规定解聘。截至目前,该市有21名大学生村官因考核不称职等原因解聘离岗。

  安吉县将大学生村官全部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对象,挑选92名群众基础和工作表现良好的列入乡镇后备干部,建立以村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为主的导师帮带制,进行重点培养。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志文介绍,自2006年我省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培养、管理和使用好大学生村官的新机制。5年的实践来看,良好的教育培训平台和创业帮扶平台,确保大学生村官有事干,能干成事,对这些年轻人的成长十分重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学生村官普遍有自己的“成长烦恼”。选择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中,大多数是想在基层有一番作为,但很多时候被村里归为“飞鸽派”,觉得这些年轻人迟早会离开,一般就给些文字工作,很少真正到基层处理村务。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没了激情和信心。有的大学生村官被乡镇以各种名义长期“借用”,根本体验不到村官的工作和生活。有的大学生村官对今后的出路问题十分担忧,何去何从十分迷茫。

  我省有关部门调研发现,目前,一些大学生村官心态比较浮躁、心理预期比较高,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把村官作为临时过渡、当成跳板,想尽快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导致难以融入农村中去。不过,这与一些地方对大学生村官管理培养缺乏整体规划,重选聘、轻管理使用,教育培养、保障激励、考核评价等措施落实不到位有很大关系。

  对此,蔡奇指出,有的地方有认识上的误区,把大学生村官工作仅仅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甚至只是作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缺乏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没有站在“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一批骨干,在干部培养链上成长一批干部,为各行各业输送一批人才”的高度来推进这项工作。他说,大学生村官是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要大胆地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经受锤炼、干事创业。

  目前,我省畅通大学生村官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等5种流动渠道,但从流动情况看,选择后3种的比较少。各地正积极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让这些在基层磨练过的大学生村官在各行各业施展自己的才能。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跃高:在大学生村官实践培养阶段,管理部门要建立细化的制度,诸如导师制度、培训制度、创业锻炼制度等,社会各方应提供更多的相关支持;管理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要更加科学、公开、透明、公正;在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的问题上,社会各方要积极营造氛围,真正使大学生村官流得动,动得好。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