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海形成从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干部培养链

2011-07-21 08:41:55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朱海兵 陶晓庆 王海波 点击:
 

 

 核心提示:

  从传统的村支书助理、村主任助理,到如今的专业合作社社长、村支书、镇团委书记、副镇长,临海通过探索完善大学生村官多渠道培养机制,全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并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链。

  这些日子,临海市400多名大学生村官谈论最多的事,莫过于该市继去年成功将1名大学生村官竞争性选拔为副镇长之后,今年又面向优秀大学生村官推出3个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岗位。

  已做了3年村官,也报名参加选拔的周达贵,却没有更多时间去关注。因为他很忙,不仅有村里的事,还有农家乐的事、果业合作社的事……

  年轻村官创新业

  来到位于临海市涌泉镇兰田山头的十八潭农家乐,正是中午时分,设施很简单,但在这里吃饭的游客很多。

  “如果是节假日,游客就更多了,经常是坐也坐不下。”这是台州市首家由大学生村官创办的农家乐,主人正是周达贵。

  2008年,周达贵作为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涌泉镇塘头村。爱好旅游和摄影的他,只要一有空就往兰田山上跑,那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气候变化深深吸引着他。但与此同时,经常看到的一个场景令他心情沉重:经常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上山砍柴、砍树,辛辛苦苦背到山下,只为换十几元钱维持日常生计。

  大学读外贸专业、曾在宁波做过外贸生意的周达贵,暗自下决心改变这一面貌。

  “我采取的第一步,就是想办法把游客吸引过来。”周达贵利用自己的摄影特长,精心拍摄大量山水风光、人文习俗照片,发布到各大网站论坛。果然,一张张秀美如画、质朴无华的照片,引起很多网友的关注。一传十、十传百,兰田山很快就成为网友眼中的“台州香格里拉”,游客越来越多。

  眼看时机成熟,2008年5月1日,十八潭农家乐正式开张,同时开通的还有网址、预订热线、客服QQ,一切都像模像样。当天,4张桌子全部坐满。次日,他下山买来4张大圆桌,同样爆满。

  周达贵开的农家乐,只做“土”字文章:笋干烤肉、兰田猪脚、土鸡煲、闷茭白等,连碗、筷、盆都跟山上村民家用的一模一样,“既保证农家菜的纯正风味,又能让附近的农户得利”。

  “半年时间我就收回了成本。”更令周达贵高兴的是,周围农户纷纷效仿,兰田山上陆续又开出五六家农家乐,村民家中养的、地上种的,就近有了出路。

  当地村民都夸小周是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只致富的金凤凰”。

  事实上,工作日忙于村务,周末才有闲去管农家乐的周达贵,想得更多也更远。

  农家乐开办不久,他又联合附近的杨梅周村一些村民共同创办“杨梅周果业合作社”,通过品牌包装,代理销售蜜橘,山上村民从此不再担心橘子丰收而卖不出去……

  量体裁衣巧培养

  采访中,很多村民都称赞,周达贵学历高、人聪明、有想法。

  而周达贵向记者坦言,他感激大学生村官这个岗位使他有了施展抱负的舞台,更感激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重视与培养。

  “一开始,我所在的村距离兰田山很远。我开办农家乐不久,都还没来得及申请,镇领导就主动把我调到兰田山附近的村,鼓励我在做好村官的同时,安心创业。”周达贵说,只要一有机会,镇干部都会热心帮他宣传,“没有他们的全力支持,我的创业就不可能这么顺利”。

  很多大学生村官与周达贵有一样的看法。“有党委、政府做坚强后盾,我们干起事来也更有信心了。”大学生村官徐云看到村民靠种番薯和土豆为生,生活相当困苦,“村里自然条件那么好,为什么不开发高山蔬菜项目呢?”

  小徐把自己的想法告知镇领导,获得他们的肯定和支持。随后,在镇农办帮助下,小徐利用远教网络帮助村民学习高山蔬菜栽培方法,并和他们一起试种。

  一开始,响应的村民不是很多,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种植,先期采摘的高山蔬菜卖了好价钱,顿时在村民中产生带动效应。一年多下来,村里已有300多亩的高山蔬菜种植规模。

  接着,小徐又开始为销路奔波,通过农民信箱和互联网联系销售商。如今,高山蔬菜打出名气,菜农收入有了大幅提高。村民们都说:“自从市里派来大学生村官后,村子面貌都改变了。”

  “其实,很多大学生刚做村官时,都面临‘水土不服’的困惑: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不对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农村政策不了解,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这使得不少大学生初到农村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涌泉镇党委组织委员马先不说,为此,涌泉镇按市里要求,确立“双向选择、就近安排”原则,因村选人、因人定村,综合考虑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安置村所需人才类别、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职务。“这样既让大学生村官能学以致用,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发挥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之路。”

  农村成才天地阔

  如今,涌泉镇的大学生村官中,有带领村民致富的普通村官周达贵、徐云,也有荣获2010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的炉头村党支部书记项玉君,还有2009年通过竞争性选拔成为镇团委书记的王晓波、2010年通过临海市竞争性选拔考试成为副镇长的林迪华等。

  “涌泉镇的大学生村官梯队现象,可以说是临海多渠道培养大学生村官做法的一个缩影。”临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柯婉英告诉记者,近年来,临海把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党政干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人才库来抓,采取多种措施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大规模教育培训,“使他们看到在农村成长成才的希望,从而更安心农村、扎根基层,闯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近年来,临海市通过竞争性选拔、鼓励推选、定向考录等方法,使大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镇(街道)后备干部队伍,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储备后备力量,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链。从大学生村官中脱颖而出的林迪华、王晓波就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他们的成长,离不开临海上下重视、重用大学生村官这个大环境。

  至今,临海大学生村官中,有4人通过竞争性选拔成为副镇长、镇团委书记;67人通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当选村支书2人,社区主任3人,社区副主任2人;考录公务员34人,行政事业单位63人。 

  不过,与其他很多地方一样,临海一些大学生村官,也存在农村工作经验缺乏、责任心不强、不能安心基层等问题。有位镇干部说,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那些大学生当初选择做村官,是迫于就业压力或被优惠政策所吸引,而不是作为事业来追求,这样任职后容易“人在曹营心在汉”。此外,不少大学生村官在城里长大,对农村也知之甚少,工作难适应、难深入、难开展。

  “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很有信心解决。毕竟,新农村建设的将来与希望,就在这群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身上。”临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强表示,临海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心,目前已从选聘扩面转向加强管理和培养使用上。今后,临海将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创业帮扶、挂职锻炼、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的力度,努力使大学生村官认识到农村基层工作也是个人成长、实现抱负的大舞台,摒弃浮躁心态,真正扎根农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上锻炼自己、实现价值、成长成才。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长期以来,农村一直是人才的“洼地”,鼓励大学毕业生当村官,正是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可以说,大学生村官是人才培养和新农村建设双赢之举。但如何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大学生村官,不能只是“打杂跟班”、陷于琐事,而应更多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闯出一番天地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