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毫州市第四批大学生村官期满不想离去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武长鹏 邵俊强

  大学生村官给农村带来了什么,他们得到了怎样的成长,今后又路在何方?这是记者近日走进亳州农村时,听到最多的话题。

  “的确有人质疑过,将几乎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毕业生送到农村,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亳州市委组织部农组办负责人龙辉说,3年来,组织部通过各种方式密切保持与大学生村官的联系和沟通。


  从已掌握的数据和情况来看,这些有理想的年轻人为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不断超越自己,用实际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农村的落后。

  进村入户 成为群众贴心人

  2008年夏天,安徽省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生叶松,放弃了某大公司区域经理的职位,回老家蒙城当村主任助理,成为我省首批大学生村官之一。提到叶松,蒙城县和亳州市组织部门的干部都竖起大拇指。

  “能够成为大学生村官,是一种特殊的人生经历,希望这种经历能够丰满我的人生。”叶松坦然地说,从农村走出来的他,一直想着如何让乡亲们富起来,人生理想能够与职业相结合,这种机会显然不多。

  现实并未因理想而改变其残酷的一面。当叶松走进蒙城县庄周办事处王桥村时,看到这样的场景:村“两委”班子近乎瘫痪,干部不团结,各项工作难以开展。加之村庄道路常年失修,种植的蔬菜运不出去导致烂在地里,群众怨声载道。

  这样的地方要如何开展工作?基层经验不足的叶松,先让自己沉了下去。第一年,叶松只干一件事:进村入户。 19个自然村,他要全部跑遍,1162户人家,家家都到过。

  “新来的大学生很勤快,也很有头脑。 ”这是村民们对当时叶松的评价。经过一年的基层经验积累,叶松摸索出一条解决眼前问题的思路:修路、科学种植、推行阳光村务。

  叶松的好口碑传到了庄周办事处,经过考核程序后,2009年12月10日王桥村换届,叶松成为村历史上最年轻的党总支书记。很快,在办事处的支持下,叶松组建了年富力强、不怕吃苦、敢冲能干的“两委”班子。

  此后,叶松通过自筹资金和向办事处党委争取15万元资金,为当地群众修建水泥路面和砂石路面共10多公里;成立种植协会,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统一收购、加工,并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解决了卖菜难的问题。 2011年2月6日,王桥村历史上第一个私人企业挂牌成立,提供了50个就业岗位,不久,两名返乡创业人员又在王桥村建厂。不到3年,王桥村就从落后村的名单上消失,在办事处11个行政村中,综合指数攀升到中等以上水平。同时开展的“阳光村务”和“三资清理”,彻底疏通了村“两委”与群众的隔阂。

  提升本领 争当村里当家人

  “叶松较突出,但绝非个案。 ”蒙城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学生到村任职后,都能够主动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并且争当方针政策宣传员、服务群众代理员、远程教育播放员、科学技术推广员、农民致富传播员。大学生村官们也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在工作中提升了本领。

  蒙城县共有30名大学生“村官”,选聘到12个乡镇的30个村任职。其中不少人已从“新助手”转变为“当家人”。目前,第一批10名大学生村官已有7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4人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或第一书记,2人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1人担任代理村主任。

  为促使他们尽快由大学生向“村官”转变,亳州市委组织部还给大学生村官们上了四门课:心理课,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组织与大学生“村官”谈心制度。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帮其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安下心、沉下去、干事创业。

  理论课,通过岗前、年度、专题培训,让大学生村官了解和把握农村工作的特点、程序和要求,增强大学生村官的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

  经验课,采取培训与帮带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帮助他们明确工作思路、履行岗位职责、增强工作本领。

  实践课,组织大学生村官开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联系一户贫困群众、帮扶一名留守儿童、学习一门致富技术、创办一个带富项目等实践活动。

  “对待大学生村官,我们要求严格而非苛刻。 ”亳州市委组织部农组办负责人龙辉说,可喜的是,经过锻炼,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都主动适应了转变,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能手,在综合能力上能够独当一面。

  蒙城县红光村的于慧就是例子。作为一名女大学生村官,起初与村民打交道经验不足,在村两委的帮扶下,她放下包袱迅速成长,适应了农村的生活和交流方式。针对红光村炒货加工的特色产业,她指导农民学电脑,并在网上寻找合作伙伴和销售渠道,因此深受农民欢迎,许多老乡把她当做自家闺女看,有事首先想到的便是她。

  施展才华 甘做致富带头人

  “有人把大学生村官比作扔进池塘的一粒石子,激不起多大波浪。 ”蒙城县庄周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他认为,这粒石子带来的连锁反应,要远远超过石子本身。“从许多大学生村官所在村的发展实际看,发展速度和规模要远远超过普通村,群众的智慧一旦有了触发点,能发出巨大能量。 ”

  据介绍,每名大学生村官所在村各有特点,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村“两委”班子结构得到了优化、村级组织得到了加强、党建工作上了新台阶,大学生“村官”既传播了先进的科技文化,又引领了农民致富。同时,催生了一大批知识结构新、年龄结构优、工作思路活的新生代村干部。他们用实际行动,给乡村带来巨大变化。

  蒙城县许疃镇许疃村党总支书记助理胡敏,带领乡亲经营了占地30余亩,投资150万元的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年产值近百万元,带动周边200余户群众走上养猪致富路;马集镇鹤庵村主任助理冯磊,主持了通庄公路建设,共投资近40万元,修通了7公里的通庄公路,解决了9个自然村出行难的问题;漆园办事处香山村主任助理胡海涛,利用大学所学养殖专业知识,主动帮扶蛋鸡养殖青年郁凯,现在该户养殖规模已由原来的两千只发展到四千只。

  这批大学生村官用心血和汗水浇灌了乡村大地,在任期即将结束前,许多大学生不愿离去,他们中有不少选择留在农村,决心在希望的田野上继续奉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