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湖县精细化管理助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
一、建立服务管理机制,让大学生村官“想干事”。
突出抓好为大学生村官服务的工作,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不断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一是生活上关爱。在大学生村官工作安排上,坚持“因村选人、因人定村”,优先安排选聘生到基础较好的村、城边村和选派村工作,在乡镇党委和选聘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较好地实现了选聘生的工作意愿、专业特长和任职村实际需要的有机结合。合理安排食宿生活,特别是针对选聘生中女同志较多的实际,妥善安排好她们的食宿生活,住宿地点安排在乡镇政府或人口比较集中的村部。每批选聘生到村前,县委组织部都要逐乡镇、逐村进行检查,督促乡村按照新分配工作人员标准配齐床、桌椅、电视机等“六个一”设施,有条件的村配备办公电脑。选聘生到乡镇食堂就餐待遇等同乡镇机关干部,部分乡镇对选聘生实行免费就餐制度。比照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工资标准,每月由县委组织部造册从财政统一打卡发放。及时为选聘生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大病救助金。乡镇在福利待遇发放上,把选聘生视同乡镇干部,让他们感受到乡镇大家庭的温暖。二是工作上关注。各村根据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结合本村实际,对工作进行合理安排。从能发挥大学生一技之长出发,安排从事政策宣传、档案整理、材料写作、电教播放等工作,大学生们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工作中;从尽快熟悉本村环境出发,安排他们参与村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进农户,下田头,访民情,听民意;从尽快适应农村工作出发,安排他们参与解决一些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通过参与处理一些问题,提高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实行大学生村官“每周值日”制度,负责处理当日村务和群众来访问题,在实践中提高独立工作能力。三是政治上关心。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县内重大活动,让他们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得到锻炼,让社会更加熟悉、了解大学生村官群体。2008年以来,先后组建了“巾帼志愿者大学生村官服务队”、“大学生村官远程教育服务队”、“大学生村官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村官妇委会”、“大学生村官团支部”,他们在关爱留守任儿童、关心空巢老人、繁荣农村文化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展示当代大学生村官风采。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挖掘和宣传他们在基层工作中的先进事迹,让选聘工作在社会“人人关注”,在基层“家喻户晓”,形成良好的选聘工作氛围。
二、建立跟班结对机制,让大学生村官“会干事”。
针对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及农村工作不了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实际,采取“五跟班”措施,引导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工作。一是跟班乡镇职能部门。适时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党政办公、经发办、计生办、社会事务办等职能部门跟班学习,通过短期轮岗跟班,让他们熟悉文件处理、计划生育、城市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的要求和工作流程。二是跟班村“两委”成员。实行村班子成员“1+1”结对帮带指导,带大学生“村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他们熟悉村情民意,指导他们掌握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逐渐适应工作环境,奠定独立开展工作的基础。三是跟班重要会议。有选择性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列席乡镇党委、政府相关会议,使他们及时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部署和有关重点工作的要求;组织他们参加各级举办的相关实务知识培训,丰富他们的农村工作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四是跟班重点工作。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让大学生“村官”参与征地拆迁、工程建设、信访、计生等中心重点工作,培养他们处理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综合能力。五是跟班选派干部。开展选派带选聘“1+1”帮带工程,选派干部不定期到选聘村指导,选聘生不定期到选派村跟班学习,通过参加工作现场会、村务形势分析会、发展项目推进会等形式,面对面交流,手牵手工作,让大学生村官与选派干部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在相互帮助中不断进步。
三、建立实践锻炼机制,让大学生村官“有事干”。
大学生村官创业,是促进大学生扎根基层、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永久性人才、推动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选聘工作开展以来,太湖县注重搭建载体,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参加新农村建设和带领群众创业。一是多岗位锻炼。发挥大学生村官年纪轻、有文化、接受能力强、积极肯干的优势,让他们担任政策宣传员、农技推广员、村务协管员、民事调解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二是多层次参与。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乡镇部分任务重、时间紧的阶段性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如担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传小教员、农村人口普查员、低收入家庭调查摸底等工作。三是多途径创业。成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协会,设立100万元大学生村官创业引导资金,开设“村官贷”项目,坚持每年与金融、人社和涉农部门举办大学生村官创业金融需求对接会、创业技能培训班,为选聘生创业提供发展平台和资金支持。加强与项目单位和金融部门联系,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从项目和资金上进行帮扶。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和部门专家、农村发展能人与大学生村官牵手创业的帮带模式,每年分期分专题组织大学生村官到县内外生猪、肉鸡、蚕桑等种养殖业示范基地开展创业培训,提高他们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创业的能力。
四、完善考核机制,助大学生村官“干成事”。
坚持一周一查岗、一月一考勤、一季一例会、一年一考核“四个一”日常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工作约谈、调阅《民情日记》、“村官说事”、评选“每月之星”、有序流动等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建立绩效工资制度。通过平时查岗、工作督查、年终考核等形式将工作绩效与工资挂钩,对考核优秀的实行绩效奖励,对工作状态不好、到村工作在岗率不高的按一定比例扣发绩效工资;二是建立工作约谈制度。乡镇分管书记、组织委员每月至少与大学生村官开展一次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工作状况,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县选聘办每月与大学生村官约谈不少于5人次,重点是一些思想有波动、工作状态不好以及生活上有困难的大学生村官,通过约谈帮助他们化解疑虑、提振信心、解决问题;三是建立《民情日记》调阅和“村官说事”制度。县委组织部统一下发了《大学生村官民情日记》,要求每位大学生记录每天工作轨迹。县乡选聘办每月集中调阅,认真填写审阅评语。不定期开展与村官面对面“说事”制度,围绕农村工作话题,让他们谈做法、谈观点、谈设想,在与他们说事过程中,了解他们对农村政策法规和农村工作的熟悉程度、对村级工作的深入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指导。四是建立“积分创星”制度。大学生村官每月底对工作进行总结,经村党组织和乡镇党委审核提出评定意见后报县选聘办,县选聘办根据工作考勤和工作督查情况,按10%比例评选“每月之星”,评选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五是建立“有序流动”机制。在大学生村官的培养使用上,坚持注重实绩的工作导向,避免大学生村官把主要精力用于复习备考上。一方面每年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拿出一定比例面向在基层服务两年以上、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公开招考;另一方面对聘期期满、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大学生“村官”直接聘用到县直或乡镇事业单位工作;再次,对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党员大学生村官,结合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经个人申请、乡村党组织推荐和县委组织部审核把关等程序,把他们选进村“两委”班子,成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的骨干力量。2008年以来,3名连续任期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大学生村官直接聘用到县直事业单位工作,有9名志愿留村任职、综合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按程序选举进入了村党组织班子。
- 安徽省毫州市第四批大学生村官期满不想离去 (2011-07-11)
- 安徽省大学生村官续聘解聘工作办法试行出台 (2011-07-22)
- 安徽省合肥市46名大学生村官选举进入村两委 (2011-08-04)
- 团泗县县委配合做好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工作 (2011-08-12)
- 安徽省五河县积极培养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 (201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