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六合庄村村民家,记者(右一)体验制作金丝岩彩画的掐丝步骤之一涂胶。大学生村官王刚(左一)走创业之路,教村民制作金丝岩彩画,帮助村民创收。
体验档案
体验身份:大学生村官
工作地点:大兴区北臧村镇六合庄村
工作内容:协助村支书、村主任处理村里日常事务;走访低保户;带村民参与制作金丝岩彩工艺画,为村民增收。
脚蹬自行车,从北臧村镇政府的宿舍到六合庄村,单程10多公里,每天大学生村官王刚至少来回骑行4趟。这辆自行车已经半旧不新了,却被王刚骑得飞快,用他的话说“不想把时间消耗在路上”。
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来到六合庄村当村主任助理的两年时间里,王刚由最开始的不适应,逐渐变成了村里和镇上的“联络员”,又带着村民一起做金丝岩彩画,成了一名创业型村官。
王刚是六合庄村里来的第3任大学生村官,村主任王建立对他的评价是“干活靠谱,一次差错都没有出过”。
5月17日,记者跟随王刚一起,体验了大学生村官担当不同“角色”的一天。
角色 1 联络员
连接村里与镇上,为村民跑腿
地点:六合庄村委会办公室
9时许,太阳已经有些晒了,王刚骑上自己那辆自行车,“我得赶紧把两个文件给书记和主任送去。”他说。
村委会的院子里每天都有个小晨会,村党支部书记王连军、村主任王建立等人坐在一起安排工作。王刚从随身携带的档案袋中取出两份文件,跟书记、主任交代了镇里的安排,“有两个活动都在明天,这个是土地非法使用拆围打非的会,书记您去;这个是镇人大视察回迁房,要求主任您参加”。
院子最里边、门口挂着“就业服务工作站”牌子的,就是王刚的办公点。这个1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摆放着办公桌椅、电脑、档案柜,没有更多的空间。
记者试着帮王刚整理文件,发现这个工作看似简单,但如果不了解村里情况根本无法下手,比如要写会议记录,就得知道会议背景,会议里提及的人和事要相当清楚,否则就只能依靠录音笔。
让王刚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文字整理工作就是去年下半年的选民登记。选民的姓名、出生年月、政治面貌、文化程度、身份证等信息都要输入电脑形成名册,不能出一点儿错,“全村320户、1000多名常住村民,逐一敲字,我整理了一个多星期才弄完”。
作为村官,他已经成了镇上和村里的“联络员”,村民办老年证、准生证等,很多事情都由他来跑腿。对于如何办理各项手续,王刚早已了如指掌。
角色 2 调查员
帮低保户填表,不定期走访流动人口
地点:村民王学功家
村里3个低保户家庭的申请新近批下来了,还需要再次入户走访,填写审批表。10时40分,王刚来到位于村里东二巷的王学功老人家,他是此次申请的3家低保户之一。
73岁的王学功是村里有名的“孝星”,他和老伴儿如今还在照顾90多岁的老父亲,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孙子上大学,六口人日子过得很艰难,所以村里给他们申请了低保,每月能增加两三百元的低保金。
王刚拿出承诺书、协议书、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记者和王刚试图帮老人填写,但一份表格里要求写下家里人口多少、人均收入、保险情况等10多项内容,每项都要提交相应的证明。
询问之后,为谨慎起见,最终决定先不动笔,“申请的程序很复杂,我还是先向民政部门问清楚了,再告知老人填写,否则表格废了又得重新填”,王刚打算再跑一趟,这也是为老人负责。
除了低保户外,对流动人口,王刚也要不定期走访。“我们村里本村居民1000多名,流动人口也大约有1000人”,这些人主要在村里租大棚,种植油菜、丝瓜等,村官需要通过走访把这些情况上报。王刚说,村里随时可能有安排有活动,没有特别固定的休息日,“忙起来的时候连轴转”。
角色 3 技术员
教村民金丝岩彩画掐丝,为村民增收
地点:村民张淑俊家
11时15分,记者和王刚走进村民张淑俊家。此行给张淑俊带来3块用蓝色圆珠笔描摹好金丝岩彩画的奥松板,让她在底板上嵌丝。
拥有造型艺术和服装设计双学位的王刚,此前曾为当村官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而有些惋惜,“我一直希望寻找一个切入口,能把特长和村官的工作结合在一起”。经过考察,他确定了金丝岩彩画,把宿舍作为试验基地,开始了创业。
一年前,他和另外两名村官任逸生、白媛一起开始了金丝岩彩画的制作,并培训一些在家赋闲的村民参与掐丝制作,按件付给村民加工费。
“村民里高手云集,会手工十字绣、刺绣、剪纸,我对心灵手巧的大姐、大婶进行简单的手工活培训,就可以接到按件计价的手工活儿订单了”。一聊起村民,王刚的话马上多了起来。现在,他的金丝岩彩画越来越有名,加上周边几个村子的人,“一共有四五十名村民参与进来了”。
会十字绣的张淑俊是王刚教出来的第一个村民,她又带会了村里其他人,包括自己的爱人王学利。王刚教他们掐丝的几个关键步骤:先用万能胶沿蓝线轮廓涂上胶,稍微晾干一会儿,把金属丝使劲捋直,用镊子夹住一段金属丝,手压着顺涂好胶的轮廓走,使金属丝完全覆盖蓝线部分。
记者按照方法,拿起用来涂万能胶的注射针管,右手虎口处抵着推管,对着底板上的蓝线涂抹,“一般都是先涂大轮廓,推注射器稍微用点力就行,蓝线要正好在胶水的中间部分”,站在一旁的王刚给记者支招。
掐丝的时候更要小心翼翼,一根根金属丝粘在画上的时候必须立着,不能倒。在这幅荷花图案上,记者试着掐了一小段花瓣,手有点抖,“你太紧张了,其实没那么难”,王刚接着那片花瓣继续掐丝,金属丝和小镊子在他手里被熟练地拉直、拐弯,10秒钟就完成了一个。
怎样才算合格呢?王刚说,验收村民的手工品,整个底板必须不能看到之前画的蓝线,该圆顺的地方圆顺了,有弯的地方弯了,就过关了。张淑俊和她爱人现在都在做金丝岩彩的掐丝,平时一个人一个月能有1600多元的收入,最多的一个月挣到过2000多元。
角色 4 创业者
工作室里作画上色,盼望打开销路
地点:“晶工坊”工作室
这天下午,王刚从六合庄村回来,直接进了“晶工坊”工作室,村民要掐丝的金丝岩彩画都在这里先画出来,等掐好丝后又回到这个地方等待上色、装裱。
这间工作室是北臧村镇政府为王刚特意腾出来的,40多平方米的屋子墙边竖着多幅作品,都是3名创业村官带着村民一起制作出来的,栩栩如生的孔雀图此前已卖出去一幅,高达8000元;一幅嵌有327个字的《兰亭序》,耗费了3个人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
工作室的王刚显得更如鱼得水,他拿出活性炭、水晶胶倒进用过的纸杯中,用刮刀搅拌好,准备给一张掐好丝的“高瞻远瞩”大字上色。记者也把调好的黑色颜料沿金属丝放入字的轮廓中,“颜色要上得有一定的厚度,一般到金属丝高度的三分之二”。
在王刚看来,现在做金丝岩彩画的还不多,潜在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销路,“只要销路打开了,村民们就能源源不断地接上活,收入就有了保障”。一年后,王刚的村官就将期满,他希望能把创业的“晶工坊”金丝岩彩画继续做下去。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廖爱玲 实习生 葛南南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孙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