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大学生村官王刚的艺术创业之路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温才妃

    “这是我们的金丝岩彩画,请您过来看一看。”北京市大兴区埝坛公园内,一群年轻人正向来人介绍。

  他们的身后,摆着一幅长宽各1米的如意孔雀图,寓意爱情美满,远看似与印刷品无异,近看才发现图案的纹路悉数用铜丝镶嵌,明艳的色泽既非传统的印刷油墨,也非真丝彩线,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各色的彩沙。

  制作者王刚道出了其中奥秘:“无论放大多少倍,手工依然精细;保存时间长,不开裂、不剥落、不褪色。”

  王刚是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大学生村官,已在村官岗位上任职两年。平静的村官生活,并没有浇灭这位从新疆农村走出的“85后”的热血。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服装设计系的他,内心的艺术情结时常蠢动,眼见北臧村大面积拆迁,农民“上楼失地”,他涌生出一个有关于艺术的创业计划。

  他的创业计划并不复杂制售金丝岩彩画。工艺过程主要借鉴传统景泰蓝工艺品中的嵌丝、点蓝技术,在面板上用金属丝镶嵌出各种图形,然后用釉料、釉沙、彩沙等原料点蓝着色,最后将画面抛光处理。

  “整个工艺过程可以分拆,第二个步骤完全可以交给简单培训的"上楼"农民,既可以解决他们赋闲在家没事做的矛盾,又可以以按件取酬的方式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还能吸引他们了解每幅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自此,王刚的创业规划都很理想。

  问题随即而来,又要研制工艺,又要跑建材市场,还有本职工作在身,王刚一个人的精力显然不够用。他找来同是大学生村官,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设计艺术专业的任逸生、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白媛加入,3人的团队协调了工艺改进、市场考察等工作,也将代工的范围扩大到邻近的前管营村、诸葛营村共50多户村民,以及周边大学的数十名兼职学生。

  2011年7月,他们三人的晶工坊成立了。钱是摆在他们创业途中的现实问题。三人拼凑了两三万元,可一想到厂房需要租赁、原材料需要购买,还要及时结算工人的工资,事态一下子变得棘手起来。

  原材料中的胶水选用,王刚想得格外仔细,“如果二三十年后沙子剥落,就会极大地损坏品牌影响力”。他指着身旁一桶花生油大小的胶水,“一桶就要30元钱,还是我在网上遍寻到的,据说是卖家花了毕生精力研制出来的”。但这还不是他理想中的胶水,“我最担心乳白色的胶水被小孩误食,理想中的胶水是可食用的”,为此王刚没有放弃寻找。

  和很多人创业一样,最棘手的问题仍是市场。考虑到商品纯手工制作,无法大规模量产的情况,王刚和同事们把金丝岩彩画定位在中高端市场。白媛介绍说,按难度不等,一平尺的定价在500~1000元。如何让能够消费得起的人群知晓并购买,三人一筹莫展。王刚曾经找过一些电视台、报纸,谁想某报纸竟提出千元的版面费才予以发表。看到《中国科学报》记者前来,王刚有异样的喜悦,直到肯定记者无偿发稿,他才长出一口气。

  虽然有风雨,但一路上他们不是孤立无援的。北臧村镇政府、党委组织部、镇团委及时地向他们伸来援手,无偿地提供了厂房、办公家具,并资助他们参加文博会,推荐他们加入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在YBC中,他们经创业导师引荐,将作品摆放在特色农业产业风光园中的农村超市代销点。

  在十几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昭陵六骏、祝寿童子、名人题词等成品、半成品摆放略显凌乱。从去年7月至今,他们有了实体代销点、公司网站、淘宝店铺,已经成功卖出了200多幅作品,并将一部分作品无偿捐赠给社会福利机构,目前正处于盈亏平衡阶段。

  然而,小小的工作室还寄托着三人更大的梦想将作品上升到艺术品。

  “要靠艺术创想打动收藏者。”工艺美术大师米振雄语重心长地交代这三个创业的年轻人。

  不久前,王刚带着金丝岩彩画报名了“大兴礼物”的评选,如能获选,他们的作品将会被摆放在全国32个省会城市的特色商店中。

  但是,这一切不能光靠坐等要,在他们身边的支持者看来,怎样创造出体现北京特色、大兴特色的作品,怎样解决村官三年任期结束后的企业保留问题,怎样进一步做好企业管理才是摆在三个年轻人面前的“燃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