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回城 三年村官工作价值何在?

来源:中国周刊 作者:佚名

刘鸿亮。中国周刊记者/高鹏 摄

    午后,周蕾在村里的桥头无意发现一块树桩大小的“玛瑙宝石”,她骑着三轮车,招呼俩村民去搬。到那儿,拿锤子砸开一角,老人一鉴定,什么都不是。村民嘲笑她,财迷心窍。

    “我要做个风筝。”周蕾毫不在意,走到路边,拐进一家卖竹条的农家院。院里的大妈认得她:“拿吧!不要钱。” “那不行,不要钱,我就不要了。”周蕾从兜里掏出一疙瘩零钱,硬塞过去。

    她把竹条扛到村委会的院子里,“啪”,撇在地上。她问村主任,怎么才能把竹条劈成细条,做风筝。

    再过三个多月,周蕾就要离开这里——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二街村。

    做风筝,其实,还是周蕾一时的想法。周蕾对未来的工作,和那把没有做成风筝的竹条一样,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形状。

    - 三月 -

    想自己开公司

    村委会有两间套房,一大一小,大的是会议室,放着一张长圆形的会议桌;小的是值班室,放着一张床,两张单人沙发,一把长椅。

    周蕾走进值班室,坐到沙发上,盘起腿,比划起日常工作的模样:“你有什么事情?说吧。”

    正在值班的村委会主任杨桂英说,周蕾来村里这三年表现挺好,工作积极,能和村民打成一片。这两天,给狗打针,丈量土地,一直都很积极。

    大大咧咧的周蕾,听见村主任当面夸自己,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站在一边,笑着,不言语。2006年,从西北民族大学毕业后,周蕾听从父亲的安排,辞掉商场的工作,来这里做村官,再过三个月,周蕾任满三年村官,将要选择下一个新的工作。

    “想做什么?”

    周蕾说,第一意愿是想做公务员。“一没钱,二没关系,三没背景,不可能。”周蕾说,对走公务员这条路,三年村官下来,让她觉得自己可能性不大。

    她自己的打算是,准备自己创业,开一家送餐公司。

    在村官中,她的想法“很另类”。不过,她还没有启动资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能帮我贷款吗?”周蕾说。

    对于未来,周蕾还有三个月“奇思妙想”的时间,现实,正在一步步地逼着她做选择。

    狂想公务员

    罗晓亮,周蕾的高中同学,顺义区李遂镇村官,日常负责镇里的环境整治等工作。

    为人踏实的罗晓亮,在李遂镇的大学生村官里“德高望重”,大家视他为“老大哥”。聊起未来的打算,罗晓亮常常坐在一边,默默地不说话,显得内向。

    刚来当村官时,罗晓亮说他不是这样。2006年7月,刚当上村官,“乐得屁颠屁颠地来了,什么都抢着干,想着以后能留下来。”

    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回来,罗晓亮因为家庭贫困,一直想通过工作先帮家里解决经济问题。三年下来,奶奶和妈妈接连生病,家里经济依然紧张。

    罗晓亮,正是周蕾说的“三无村官”:家里没钱,没关系,没背景。然而,罗晓亮却一直想进政府机关,想获得一个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哪怕是继续留在李遂镇,从村官做起都愿意,考上北京市公务员那是最完美的。

    按当年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凭借三年前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的成绩,罗晓亮顺利进入面试,他报了海淀区街道办一个职位,录取比例是3:1。

    每天,罗晓亮在宿舍上网准备面试,他下载了公务员面试的题目,包括面试的“套路”和要说的“套话”,他对自己说:“到时,千万别说错话!”

    北京户口之后

    刘鸿亮住在罗晓亮隔壁,顺义区李遂镇2006届村官,2006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

    与罗晓亮不同,刘鸿亮是外地人,家在东北,性格直爽,他直说,当初选择当村官就是奔着能解决“北京户口”。

    三年到期后,刘鸿亮不想再做行政工作。“说实话,在顺义,给我编制也不会干。”他说,现在挣的钱,一年不够在顺义买一个厕所。他谈了女朋友,要考虑在北京买房结婚。

    刘鸿亮的女友是他大学同学,毕业后做销售工作,每个月挣钱比他还要多。这偶尔让他会觉得没有面子。

周蕾、赵博、刘鸿亮、罗晓亮(从左至右)在村官宿舍前拍照。中国周刊记者/高鹏 摄

    大学时,刘鸿亮学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年村官,专业基本上淹没在日常的汇报、写报告等琐事里。“这三年下来,不瞒你,我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在村里教会一名40岁左右的女会计使用电脑。”

    他参加了2月份公务员考试——北京市允许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参加考试,这是对村官的一次特别照顾,刘鸿亮没有通过考试。

    窝在床头,和隔壁同届的“哥们”罗晓亮一起聊,说到一个共同的感觉:大学生村官这个头衔,限定了他们,让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群体”。

    刘鸿亮说,比如说,区里要公开招考一个科长,村官就没有条件报名。“感觉我们成为被排出整个体制之外的一个附庸,找不到归宿感。”

    编制尚未解决

    刘玉,顺义区杨镇村官,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历。和周蕾同届,并在同一个镇工作。性格温和、踏实。

    三年下来,刘玉说,她在“硬件”方面有两大收获:一个是解决了北京户口,一个是在顺义结了婚,安了家。刘玉说:“还差生一个孩子就完美了。”生于1980年的刘玉,老公在通州一家公司工作。

    刘玉不愿再去公司,她喜欢目前这份稳定的工作,喜欢坐在屋子里做文字工作。在“软件”方面上,刘玉也有进步,她说,3年的“村官”工作,让她在工作上心态变得更好,眼里有活;写文件报告,有很大提升。

    2006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刘玉来到顺义区杨镇任村官。刚到村里工作3个月,杨镇镇政府看重她的研究生学历,将她调到镇政府工作,负责收集镇里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等工作。

    2009年初,杨镇新成立了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办公室,刘玉调入这个办公室,负责每周办一份《杨镇周报》。拿着办公室钥匙的刘玉,出门吃饭,习惯地将门锁好,每一个细节,做得和镇里的其他工作人员一模一样。然而,刘玉还没有完全属于这个地方。

    刘玉的编制问题还没有最终解决。

    - 四月 -

    想创业找不到合伙人

    四月的北京,柳絮飞满天。他们的工作和柳絮一样,还没着落。

    周蕾是想一出是一出。

    四月的一天,周蕾开着私家车,载着同学罗晓亮等人去麦地里拍照回来,在大学生村官的院子里洗轮胎上的泥巴,洗完,突发奇想说:“罗晓亮,可以在这里开个洗车行,你看行不行?”

    越说越来劲,甚至谈到了如何合作。她租借场地,几个人合作。她热火朝天地说起来,旁边的四个哥们罗晓亮、马宁、赵博、刘鸿亮,看着她直笑。

    临走,发动了车,关上了车门,还不停地说:“罗晓亮,记得这个事啊!说干就干。”

    又过了几天,周蕾在电话里说:“新提交了一个项目,关于生态园的,你回头帮我看看靠谱不靠谱?已经提交给村官办了。”她说,她还在四处找钱。想贷款,已经找到一个合作伙伴,也是他们的一个村官,但不一定靠谱。创业,对周蕾来说,还只是停留在字面上。

    这个月,她报名参加了中国邮政的一个招聘。

    谨慎备考

    四月,罗晓亮正准备着海淀区的公务员面试,他害怕出任何的差错。 

    摄影记者想去拍他们的生活场景,罗晓亮有些顾虑地说:“是不是跟宣传部打个招呼?万一出事就不好了。”像政府工作人员一样,罗晓亮对媒体显出些谨慎。

    罗晓亮心里很清楚竞争的残酷,他担心任何差错会影响到公务员的面试。

    忙完面试,罗晓亮开始四处寻找其他的工作机会。他报考了顺义空港街道的一个职位,去了却没有考试:“待遇太少了,一个月900块钱,做巡查。”

    在此之前,他还参加了顺义区专项进事业编制的考试。考不上公务员,能够续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这个非常时期,每个人都变得非常敏感。“小道消息”四处飘起。当地有一名女村官,她的父亲就在镇政府工作。这一信息,在大学生村官中传开,有人传言:这个编制,某某肯定会为他女儿争取的,其他人今年都没戏。

    三年里,获得过各种先进优秀的罗晓亮,听说这个事情,变得有些失望:“其实,再拼命干,希望也不大。”

    对“潜规则”,当村官的,大多心知肚明,并且忌惮,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担心被那些有关系、有背景的给“潜”了。“人家有关系的,轻轻松松,可以弄个事业编制。”罗晓亮窝在床头,低沉地说,“前方看不到亮儿。”

    进城找工作

    刘鸿亮不再考虑当公务员的事情。四月,每到周末,刘鸿亮就会跑到北京城里,寻找工作机会。通过网络,不断向招聘单位投着简历。

    现在,他想多挣点钱在北京给女朋友买房子、结婚,他想到公司和企业里做,哪怕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做起。然而,他三年的村官经验,对一些公司和企业来说,“一钱不值”。

    刘鸿亮说,他大概在网上投了100多份简历,有30多家有回应。去面试,开始人家开始笑呵呵地跟他聊,问到工作经验,他说,三年村官经验。对方将他的简历撇到一边。“去公司,人家不承认你这三年的工作经验,就是应聘一个业务员,也没有公司愿意给机会。”

    对公务员考试不抱任何希望的刘鸿亮说:“现在,就是有企业不给钱让我白干,我都愿意。”

    比起大学同学,刘鸿亮有些感慨。他说,他同学毕业后很多到石油系统工作,现在来北京玩,显得很有钱。也有的在国外工作,收入也非常好。他们这个专业,到石油系统工作,上下领导都是校友,晋升起来也很快。

    “干一行,爱一行”

    刘玉,继续每天在镇里工作,办公室桌上,放着备考公务员的书籍。

    大学生村官能继续留在镇里的是少数。按北京市的政策,顺义区今年只有19个进入专项事业编的名额。刘玉不知道自己能否成为“幸运者”,她做着多种尝试。她不愿再像刚毕业时犯懒,放过找好工作的机会,她报考国家公务员时报了残联。

    期间,她还报考了北京市公务员。考虑到已在顺义买了房,不愿举家搬迁,她犹豫再三,放弃了北京市宣武区绿化站一个带事业编制的招聘考试。

    回想过去的三年,刘玉唯一的遗憾是,当初在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时,心态不够积极,要不就会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她现在对未来工作的期许是,开心就好。她评价自己是:“干上一行,爱上一行。”

    - 五月 -

    信用卡推销员

    基本上,尘埃落定。

    有村官开始了新的工作,有村官还在备考最后一次公务员考试。

大学生村官“上山下乡运动”如何进行到底?中国周刊记者/高鹏 摄

    “今天,我要和银行签合同了!”5月11日,周蕾“进城”了,她对三环以里的路,不熟,她开车拉着北大2008年毕业的“新村官”王辉做向导。

    一大早,周蕾从顺义杨镇,开车去见朋友介绍的两个客户,让他们介绍同事填写信用卡申请表。她的新工作是:办理信用卡业务。

    找到这个工作也巧合。之前,周蕾陪一朋友去国展参加招聘会,碰到银行招聘,顺手填写了一份简历,结果,银行通知她面试,上班。周蕾边开车边说:“底薪2000元,办一个卡提成40元。”

    还未正式上岗,周蕾凭自己亲朋的关系,顺利完成了100多份申请表。她抱着信用卡申请表走进办公室,接待她的同事说:“你这两天办完手续,就正式来上班吧!”

    喜悦之余,路上,周蕾接电话通知,她前两天报考中国邮政的考试没有通过。急得她无心开车。“谁帮我开车,我要打电话问为什么。”

    周蕾还没有完全放弃当公务员的梦想,她也报考了5月19日面向大学生村官的公务员考试,她报考的是顺义区公安分局,女警察,只招一名。

    周蕾想做的创业项目,还停留在筹划阶段。“找到机会,还会去做公司。”

    屡败屡考

    面试海淀区的公务员,罗晓亮没有通过,前面两名成绩都比他高。接下来,顺义区进入事业编制的续聘的考试,罗晓亮也考得不理想,考了60多名,只有19个名额。“没戏了。”

    罗晓亮说:“这次就是走到悬崖的边上了。”最后一次机会,就是5月19日,北京市面向大学生村官的考试,再考不上,只能找企业应聘去。

    罗晓亮也报考了顺义区公安分局。

    5月11日晚上,罗晓亮和同屋马宁跑步回来,大汗淋漓,见到和他报同一单位的周蕾就直接地问:“有人没有?认识分局的人不认识?”他说,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他也想通过同学或者朋友,看有没有认识顺义区分局的人。

    然而,分局只招聘9个男生,报名的有几十个。难度依然很大。

    去公司上班

    5月11日,周一晚上,刘鸿亮没有回顺义李遂镇的村官宿舍住。

    “我现在北航这边,今天第一天开始上班,实习。”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等待,刘鸿亮投的简历终于有了回音。

    5月6日,公司通知他面试;5月8日,公司通知他上班。在这家公司,刘鸿亮做起了与自己专业相近的软件工作。

    具体能否留在现在的公司,刘鸿亮说,还不确定。得过一段时间再说,先干着吧!

刘玉。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继续备考公务员

    参加了3月底进入事业编的考试,刘玉考得不好也不坏——考了第27名,顺义区只有19个名额。

    这意味着,刘玉需要等到排在她前面的8个村官有了更好的选择,放弃事业编制的名额,她才有机会。或者,她在大学生村官的公务员考试中,考出更好的成绩。

    刘玉说,这一段,镇里没有什么特别事就不会找他们,给他们尽量腾出更多的时间看书。这次公务员考试,刘玉报了房山琉璃河的一个职位,想着距离老公的老家涿州近点。

    刘玉备考时,也没有闲着。她主动有目的地投了几家事业单位,比如学校。“没有反应,石沉大海。”已习惯了办公室工作的她,在选择职业时,还是喜欢稳定一些的工作。

 

    【他们可能的机会】

    王丽芳是顺义区杨镇的团委书记,熟悉村官日常工作和工作去向。5月11日,王丽芳和记者推算了一组数据,透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到北京大学生村官可能的机会和走向。

    按村官的理想设计:最好的去向,考上公务员;其次,进入专项事业编制;再其次,是获得续聘名额;其余的村官需要走向社会,到公司或者企业应聘。

    王丽芳说,先说考北京市公务员的名额。5月19日,北京市面向2006届2000多名村官进行招录公务员考试,将提供200多个岗位,录取比例是10:1。全区200多名村官,依此推算,大概有20名村官能考上北京市公务员。

    其次,专项事业编制。北京市给顺义区每个镇批了两个名额,需在三年内使用,今年只能用一个,顺义区一共19个镇,也就是能使用19个名额。“这个考试已经结束,全区录取前19名。”

    再其次,就是在各乡镇的续聘,续聘的比例也是10:1,全区200多名村官,大概有20多个续聘名额。

    这些村官都算是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加起来算一下,顺义区200多名村官,预计将有60多个名额能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其余的100多名大学生村官将要重新择业。

    北京市2006年首批2000多名大学生村官,今年到期后,大概将有三分之二重新进入社会,重新择业。

    顺义区村官办主任李景贵说:“顺义区村官办会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大型招聘会帮助大学生村官进行择业。”

    新一届大学生村官招聘已经开始。王丽芳说,这一段日子,不断有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打电话来咨询,询问他们2006届的师兄师姐,当了三年村官到底怎么样。